7月的維西,草木蒼翠、風景如畫……放眼村村寨寨,屋后青山蒼翠聳立,綠色田園與道路、村莊相映成趣,一幅幅自然和諧、載滿鄉愁記憶的田園“山水畫”映入眼簾。 近年來,維西縣把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為首要任務,嚴格貫徹“四個不摘”總要求,緊緊抓住“監測—幫扶—增收”這條主線和“鞏固—發展—振興”這一主題,認真落實“一平臺、三機制”四個全覆蓋要求,常態化開展網格管理、干部包保、定期走訪,加強動態監測幫扶,強化組織領導、創新體制機制、凝聚各方合力,培育農村優勢產業,提升就業創業質量,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扎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繪就了一幅幅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 保和鎮永春村白怕村民小組繪就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畫卷。 維西糯山藥帶動百姓增收。 維西縣保和鎮拉河柱村發展蔬菜大棚,釋放鄉村振興新動能。 守住“底線” 消除返貧致貧風險 “以前,我們的房子破舊,環境衛生差。這幾年通過幫扶,村里有了大變化,出行方便,房子越來越漂亮,環境衛生也變好了,我們對以后的生活更有信心了。”談起村里的變化,維西縣永春鄉慶福村村民鄧琴高興地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慶福村干群齊心協力,立足“農旅融合”,以打造“縣城后花園”為戰略目標,通過建設精品示范村,以鄉村美景促進農民增收。 慶福村的發展變化是維西縣推進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 為進一步鞏固好脫貧成果,近年來,維西縣打出了一套“組合拳”,對標任務抓部署,對表進度抓推動,對照要求抓落地,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穩定性、連續性,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這條底線,全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穩中向好、成效顯著。 抓實責任落實,實現組織保障全覆蓋。維西縣始終以統籌推動各層級責任落實,以從嚴從細抓好目標任務落地為主線,進一步壓緊壓實各級責任。堅持把“縣抓落實”的硬性要求作為根本,在縣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牽頭抓總、統籌協調的基礎上,成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領導小組,實行“雙月定期研究調度工作機制”,高位推動各項工作落實落地。全面統籌協調推進,繼續執行常委包鄉、處級包村、部門掛村責任制,整合南方電網、省財政廳等中央、省級幫扶力量,以及54家州級單位、81家縣級單位組建83支駐村工作隊,精準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232名,不斷夯實駐村幫扶工作力量。嚴格履行監管責任,加強對責任落實、工作落實和政策落實的監督力度,扎實開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的督導調研,不斷提升工作質量。強化政策設計,維西縣研究制定《維西縣2023年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重點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從目標、政策等方面明晰要求、路徑、抓手,進一步細化任務、分工、責任、舉措和時限。 抓好常態化監測和幫扶。通過構建“四級網格”體系,依托4377個網格點和4958名網格員,通過與農戶申報、干部走訪、部門預警相結合,做實月監測排查工作,截至6月底,累計認定監測對象1458戶4919人,通過采取幫扶措施已消除風險1111戶3731人。 防范化解返貧致貧風險,持續鞏固脫貧成果,確保“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保障到位。教育保障上,嚴格落實“雙線四級六長三包一掛鉤”工作機制,常態化開展控輟保學工作,堅決做到“義務教育階段脫貧家庭學生零輟學、其他家庭學生常態化清零”;醫療保障上,全面落實“先診療、后付費”和“一站式”即時結算,持續推進大病專項救治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力保障群眾就醫需求;住房保障上,建立住房安全保障動態監測機制,實現新增危房動態清零;安全飲水上,建立健全農村飲水安全應急預案和長效管護機制,實現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良性運行,切實保障群眾飲水安全。 產業賦能 釋放鄉村振興新動能 盛夏時節,在維西縣保和鎮拉日村糯山藥基地,碧綠的藤蔓爬滿了支架,長勢喜人。近年來,立足拉日村的區位優勢,有效整合生態美、蔬菜綠、山藥糯、生豬優等資源優勢,緊緊圍繞“組組有產業,戶戶有增收”這一目標,打造產業鏈,帶動百姓增收。 拉日村在推進“一村一品”鄉村建設中,發揮好被農業農村部列為農作物十大優異種質資源之一的維西糯山藥的品牌優勢,新建糯山藥規范化種植基地,帶動周邊54戶農戶種植糯山藥,并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方式,引進維西縣傈蕎農業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與維西國成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雙綁”機制。通過利益聯結,構建企業與群眾的經濟利益共同體,把群眾緊緊凝聚在一起,發揮農村集體優勢,以“1+1>2”的聚合裂變效應,推動實現農民富、產業興的現代化“幸福村”。 “過去,我們的日子過得緊緊巴巴,后來村里引導我們種植糯山藥,成立合作社、引進公司,山藥不愁賣了,日子越過越好。”村民豐文強笑瞇瞇地說。 拉日村黨總支書記和姜玲說:“過去,村民們種的山藥都是自己拉到市場上去賣,價格時高時低,現在與公司建立‘雙綁’機制,村民只管種好山藥就能穩獲收益,老百姓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政策紅利。” 鄉村要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近年來,維西縣立足地理氣候條件、自然資源稟賦和鄉村產業發展基礎,緊緊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和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以“農業產業化、產業特色化、特色品牌化、品牌市場化”為發展方向,補齊鄉村產業發展短板,著力培育優勢特色鄉村產業,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該縣建立了龍頭企業綁定合作社、合作社綁定農戶的“雙綁”利益聯結機制,積極發揮好專業合作社作用。同時,鼓勵支持村集體整合各類資源要素,通過組建集體公司或與龍頭企業合作等方式,建立公開透明的股份合作機制,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并以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為目標,不斷豐富和完善“雙綁”利益聯結機制。目前,34個農業企業、91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有產業發展條件意愿的7847戶脫貧戶、1167戶易返貧致貧戶“雙綁”率達到了100%。 該縣還出臺了《維西縣農業產業綜合獎補辦法》,對產業生產末端、數字農業、基地建設等給予財政資金獎補,用于支持發展鄉村特色產業。2023年,共計發放小額信貸555筆,發放金額2515.2萬元,用于支持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發展產業,持續提升脫貧人口生產經營性收入。 在保障32.4萬畝糧食種植面積的前提下,維西縣進一步優化產業發展布局。全縣目前中藥材種植面積達10萬畝,冰葡萄、糯山藥、高原小雜糧、蔬菜等特色產業種植存量穩定在3萬畝,畜禽存欄穩定在80 萬頭(匹、只、羽)。同時,該縣還積極組織開展“維西糯山藥”“攀天閣老黑谷”農產品地理標志和有機、綠色、無公害等的認證工作。“維西糯山藥”“維西攀天閣老黑谷”相繼入選全國十大優異農作物種質資源,“維西傈家烏雞”入選全國畜禽遺傳資源名單,提升了市場競爭力。截至目前,全縣“三品一標”認證產品有81個,維西當歸被評為云南省2018年“十大名品”,“央坷藏紅花”被評為云南省2019年“十大名藥材”,2021年維西糯山藥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全國十大農作物優異種質資源,2023年3月,維西傈家黑烏雞通過農業農村部遺傳資源鑒定評審。通過品牌創建全縣產業發展的品牌基礎進一步夯實。 筑巢引鳳 蹚出人才振興新路徑 近年來,維西縣堅持把人才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聚焦中心工作、重點領域和產業發展,在聘才、借才、引才上狠下功夫,切實鋪好鄉村振興聚才之路。 “他是優秀教師的好苗子!”這是維西縣在人才招引實操環節對維西縣第一中學擬引進教師小尹的評價。“組織部這次為我們單位引進的小和,思想素質好,工作適應快,專業能力強,我很滿意。”該縣融媒體中心負責人說。 近年來,維西縣立足重點,在前期建立人才信息庫、人才需求庫、維西籍在外大學生信息庫的基礎上,首次探索實施了急需緊缺人才專項招引工作。在財力較為吃緊的情況下,縣委、縣政府劃撥33萬元用于招引工作,通過報名資格審查、經歷業績評價、面試、考察等環節,11名特殊人才從343名報考人員中脫穎而出,目前已到崗工作,服務維西發展。同時,積極采取機關事業單位招考、“校園招聘”“公費師范生”委培等方式,補充各領域工作力量。另外,還建立“前輩帶后生”的幫帶機制,助力“新鮮力量”在急需一線成長成才。 維西縣教體局負責人說:“‘組團式’幫扶教育人才團隊的到來,給我們邊遠山區的孩子帶來了希望,我對維西教育事業充滿信心。”近年來,維西縣以上海市寶山區、曲靖市以及云南省農業大學、南方電網公司等幫扶為契機,通過干部掛職、人才選派、外出培訓等方式,提升干部人才能力綜合素質,突破維西發展瓶頸。其中,針對維西縣第一中學恢復高中后“辦學難”的問題,曲靖市先后選派46名優秀教師“包班辦學”,維西縣第一中學恢復高中后的三屆高考均取得優異成績。針對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教育教學、醫療衛生人才緊缺的短板,黨中央、省委及時派出優質人才團隊,目前,選派維西縣的15名“組團式”幫扶人才正在通過先進理念植入、先進技術帶入、先進資源整合的方式,以高質量人才賦能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高質量發展。 “我們在距離昆明近600公里外的邊遠縣城享受到省城醫療專家的問診治療真是太好了。”云南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專家工作站落戶維西,患者小蜂問診時說。維西縣一直秉承“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原則,通過短期指導、建立專家工作站等方式,借腦引智、借力為民,著力解決人才底子薄弱的軟肋,進一步提高群眾生活質量。截至目前,聯系11名醫療專家到維西縣建成專家工作站,對接各級科技人才62名到鄉村一線服務農特產業發展,并借助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科技特派團力量,助推縣內5個主導產業的轉型升級。 生態宜居 讓鄉村有顏值有內涵 走進維西縣塔城鎮塔城村托洛頂村民小組,只見一條寬敞平坦的瀝青路直通家門口,一幢幢石頭壘成的民居錯落有致,農家院落干凈整潔,四季花開,瓜果飄香……該村民小組的村容變化是維西縣在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取得成效的一個縮影。 離托洛頂村民小組十幾公里外的啟別村同樣美得不可方物,阡陌縱橫的田園風光、道路兩旁郁郁蔥蔥的樹木隨風擺動,房前屋后草木茂盛、鮮花競放,呈現出一幅村潔、景美、人和的幸福鄉村畫卷。依托塔城文化底蘊豐富、田園風光優美和特色產業突出的優勢,啟別村村民和艷群經營的特色民宿每到節假日都是一房難求。“通過開展人居環境提升整治行動,村容村貌得到了改善,加之森林資源豐富,很適合發展鄉村旅游,節假日期間,我們的民宿都是滿房。”和艷群說。 生態環境是農村共同富裕的亮麗底色,塔城鎮圍繞建成“全州鄉村旅游先行示范區”的總目標,立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全力打造集生態農業、觀光旅游、休閑度假一體的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鄉村要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近年來,維西縣堅持“點面”結合、以點帶面、建管并重原則,大力開展廁所革命、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村內道路綠化、村組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提升等系列行動,全面推進鄉村人居環境整治。截至目前,全縣共有衛生戶廁26530座。其中,無害化衛生戶廁24462座;為有效解決垃圾亂堆亂放,隨意焚燒填埋等問題,確保農村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全縣9座熱解站正常運行,運行率達到64.29%;全縣農村生活污水收集率為5.68%、治理率為55.23%。同時,結合“優環境保健康促發展三清四抓一改”專項活動、“三農”領域提升行動,引導農民群眾集中開展衛生大掃除、垃圾大清理、環境大整治,推動畜禽糞污、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農村臟亂差面貌明顯改觀,村莊環境基本實現干凈整潔有序。 田野里生機勃勃,產業基地里孕育希望,農家院里歡聲笑語,一個個“網紅”村莊喜迎賓客……如今,這樣的場景在廣袤的三江腹地比比皆是。維西縣正接續把鄉村振興的“設計圖”變成“施工圖”,把“規劃圖”變為“竣工圖”,奮力書寫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維西縣開展義診活動,提升群眾的健康指數。 慶福村全力打造精品示范村,鄉村美景迎客來。 記者手記: 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 正當全國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之際,走進維西縣的村村寨寨,我們隨處都能看到,全縣各族干部群眾努力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轉化為創造美好生活的強大動力。不論是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產業,還是將良好的生態環境優勢轉變成資源優勢,或是做強農文旅融合新產業等都是維西縣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維西縣全力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這篇文章,現代農業發展勢頭正勁,美麗鄉村建設穩步推進,農民群眾生活持續改善。從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財政投入優先保障、公共服務優先安排到扎實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以及從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到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都無不釋放著新維西農業農村發展的新動能。 記者了解到,維西縣將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發展壯大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大力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健全資產分紅、股份合作等農民利益聯結機制,持續優化農村人居環境。抓好規劃編制,留住村莊的“鄉情味”和“煙火氣”。鞏固拓展幫扶成果,進一步加大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力度。我們相信在全縣各族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維西縣鄉村振興的步伐會越走越穩,路子越走越寬,底氣越來越足,定會繪就更加壯美的鄉村振興畫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