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頂鄉金珠嘎尺社區作為易地扶貧搬遷社區,從2019年開始,通過無償和有償服務相結合的方式,為60歲以上老年人開辦了“幸福食堂”,有效解決留守、高齡老人買菜難、做飯難的問題,同時,食堂還為2—4歲兒童及重度殘疾人員提供同等服務,助力實現了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的目標。 “幸福食堂”飄出菜香味,老人嘗到“幸福”好滋味。金珠嘎尺社區“兩委”將開辦幸福食堂作為事關人民幸福感的“關鍵小事”來抓。一是因地制宜,探索運營模式。面對營收困難、服務面窄等問題。通過公開招投標,選擇專業的第三方專業從事餐飲的個體戶來經營食堂,采取“政府補一點、慈善捐一點、企業讓一點、個人掏一點”,形成“餐飲企業+幸福食堂+助餐點”模式,通過多方籌措資金和物資補償給經營戶等方式,比如村集體經濟收入貼補餐費等,保障食堂正常運轉,讓幸福味長久飄香。開辦至今,食堂每年支出在30萬左右,固定用餐在60—70人,每位老人每餐僅需自掏腰包5元即可吃上兩葷一素搭配的營養餐。二是加強規范運營和監管力度。為保障愛心食堂的食品安全,“社區”兩委積極發揮好監督作用,堅持從源頭把控食品質量,做到一般食材定時配送,特殊食材即時配送,保證了各種食材的新鮮安全。同時,認真征求就餐人員意見,合理及時采納。日常服務中,始終以群眾滿意為標準,不斷加強服務監管,吸收綜合治理員、“兩委”成員組成督查工作隊,安排專人對就餐點進行不定期督查。菜單都是按照就餐人員身體狀況及年齡的飲食習慣精心設計的,烹制出的菜肴新鮮營養,讓大家吃得開心、舒心、放心。 “幸福食堂+N”,為民服務暖胃又暖心。在保障老人用餐的基礎上,社區積極延伸拓展“幸福食堂”功能,融入志愿服務、休閑娛樂、醫養健康等功能,形成了“幸福食堂+N項為民服務”的養老模式,讓老年人物質、精神生活都得到滿足,對搬遷社區這個新家充滿歸屬感和辛福感。一是壘出服務暖心墻。社區“兩委”定期組織志愿服務隊為“愛心食堂”就餐的老人開展敬老愛老活動,為老人理發、梳頭,聽老人講故事等形式多樣的志愿活動,發揮好“為老、為小、為困難群體、為需要心理疏導和情感慰藉群體、為社會公共需要服務”的獨特優勢。二是掌好健康信息卡。社區干部通過老人的用餐和“打卡”情況,了解他們的近期身體狀況,如發現異常不用餐,第一時間上戶查看,對身患殘疾、臥病在床不能到食堂就餐的人員,積極安排食堂的工作人員送餐上門。為保障老人日常健康需求,社區“兩委”不定期對接鄉衛生院、紅十字會、社工服務站等單位和組織為就餐的高齡老人進行身體檢查,并在流感多發時段多次贈送日常感冒藥、退燒藥、體溫計等物品,確保老人應急時都能用上放心藥、安心藥。 金珠嘎尺社區“幸福食堂”通過提供價廉、優質、健康、便捷的餐飲服務,讓老人在家門口的食堂吃出“舌尖上的幸福”,同時,食堂為社區搭建了服務老年人的一道保護站,共同守護好老年人的幸福,讓他們在家門口頤養天年。 州委政研室、州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供稿 編輯:馬建軍 實習編輯:余紅春 二審:馬建軍 終審:石顯堯 歡迎轉載,請注明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