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網訊 (記者 江初 次里只瑪) 9月10日上午,2023“中國德欽·梅里雪山第九屆弦子藝術節”暨“保護傳承與共享發展——卡瓦格博弦子高峰論壇”在德欽縣行政中心舉行。卡瓦格博弦子高峰論壇以“保護傳承與共享發展”為主題,許多專家學者、音樂舞蹈及藝術家積極參與。 論壇采取主旨交流發言、自由交流發言的方式舉行,與會專家學者就自己研究的領域、用自己獨特的視角詮釋了弦子藝術博大精深的魅力內涵。 西藏民族藝術研究所研究員、文學博士格桑曲杰圍繞《試論“諧”——一詞與其歌舞藝術的建構、重構與繁化》課題,就藏文“諧”一詞與其歌唱形式的初始出現與意義,歌舞形式的嵌入與概念的重構,共事的諧與諧歌舞藝術的繁化特性三個方面作了深入淺出闡述。 對德欽本土弦子文化有著深入研究的迪慶日報社原副社長、高級編輯俞德貴介紹了德欽縣瀾滄江及金沙江流域弦子文化的異同。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編輯部副主編、副研究員高舒以《多重生態視域中的碧旺與弦子歌舞》為題,從弦子的名稱說起,講到了中國樂器中的標準、規則與典范。 北京舞蹈學院教授、中國舞蹈博物館研究員扎西卓瑪結合自己20年來對青藏高原多地傳統舞蹈文化的搶救性挖掘和保護、整理與分析,主張康諧的多樣性、地域流派與差異特點、發展流變,出版專業教材《藏族舞蹈大系教材諧》,同時分析研究了歌舞團在不同時期舞臺創作作品的發展過程。就保護文化的多樣性、地域流派風格與差異性特征,提出不能同質化,必須在保存原生文化的基礎上,做好系統性、規范性、科學性研究,在此基礎上發展創作舞臺精品。 四川省高評委專家成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理事益西多吉,那曲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音樂人吾金才塔就創建弦子藝術數據庫提出建議。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作曲家、國家二級演員澤多分享了研究成果《淺談畢汪弦胡演奏技藝》。德欽縣委宣傳部部長盧鑫鈺說:“舉辦卡瓦格博弦子高峰論壇,促進了區域間交流合作,為共同傳承發展弦子文化增添了新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