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維西縣切實把工作重心轉到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工作上來,持續激發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內生動力,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易地搬遷后扶+機制”,夯實脫貧成效。該縣通過建立四個制度,扎牢防止易地扶貧搬遷群眾返貧的籬笆,堅持用機制鞏固脫貧成效,通過制度促使群眾增收。依托聯席會議制度,由縣委牽頭,集中行業部門、涉易地搬遷鄉鎮召開搬遷點聯席會議,解決搬遷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依托部門包棟制度,由縣級30個部門包保進城安置點康恩家園26棟86個單元樓,每名職工包1至2戶,負責政策宣傳、關心關愛等工作。依托大黨委制度,聯系縣級14個部門成立永寧社區大黨委,按照社區下單、部門點單的方式,為群眾解決難題。依托雙服務雙報到雙報告制度,整合縣級11個部門力量,按照社區吹哨、部門報到的方式,協助永寧社區開展愛國衛生、疫情防控、政策宣傳等工作。 “易地搬遷后扶+治理”,創建美好家園。該縣堅持服務不斷檔、政策有銜接,以“三治融合”為引領,促進社區綜合治理,幫助搬遷群眾真正實現從融入到融合。大力推行“五網合一”工作法,將基層黨建、維護穩定、鄉村振興、生態保護、邊疆穩固整合為“一網”,組建了社區、居民小組、民管委三級網格,成立8支40人的民管委隊伍,將整個搬遷點劃分為57個小網格,每個小網格由1名網格長包保10至15戶搬遷戶,每月8號前由小網格長入戶測算搬遷群眾收入,做到常態化了解搬遷群眾收入。有效運行一周一例會、一月一清單、一月一報告、一月一講清、一月一反饋、一季一考核“六個一”機制,做到“四件大事”落細落實有抓手。“五網合一”機制運行以來,民管委成員共為群眾解決難題500余件,反饋給社區解決200余件,切實為搬遷群眾解決了生產生活難題。 “易地搬遷后扶+就業”,保障群眾增收。該縣堅持“扶上馬、送一程”,多措并舉拓寬就業渠道,促進搬遷群眾穩定就業。社區黨委牽頭引領,通過“五個一批”增收措施,實現搬遷群眾逐步致富目標。鞏固成效增收一批。嚴格落實“四不摘”要求,依托“一平臺三機制”,全面開展防返貧預警監測及幫扶工作,通過安置公益性崗位、動員就業、政策保障等措施,消除3戶7人返貧風險,2022年脫貧人口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6117元,比2021年的12485元同比增長29%。務工就業增收一批。截至2023年11月,1901戶6797名易地搬遷群眾中實現轉移就業的有1728戶3346人,實現戶均1.91人就業,轉移就業率為83.21%。進城安置點康恩家園實現轉移就業875戶3196人,戶均2.41人就業,轉移就業率90.31%。開發公益性崗位增收一批。聘用護林員585人,人均月收入833元;鄉村保潔員23人,人均月收入800元;城鎮公益性崗位63人,人均月收入1600元。扶貧車間增收一批。引進華偉服裝有限公司、維西古韻民族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2個扶貧車間。2023年,康恩家園住戶到兩個扶貧車間就業人數達到160人次,其中,到華偉服裝有限公司就業137人次,到維西古韻民族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就業23人次,人均月收入為3000元,最高達6300元。鼓勵創業增收一批。該縣將康恩家園82間臨街商鋪租給搬遷群眾,鼓勵他們自主創業。2023年,該縣以每年每平方米128元的價格將59間商鋪出租給搬遷群眾,租戶平均月收入為4000元,最高月收入可達到100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