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的迪慶高原,暖陽在藍天、草甸、雪山之間盡情舒展。坐落于香格里拉市建塘鎮納赤河畔的迪慶州民族中學,新穎的校門、嶄新的教學樓、美觀的多功能體育館,令人賞心悅目;歌聲、笑聲、加油聲、瑯瑯讀書聲,營造出陽光、自信、活力、進取的人文氛圍,和諧優美舒適的育人環境,提升了師生的幸福感、安全感和獲得感。 “建校40年來, 州民中從沼澤地上崛起,教學碩果累累,累計培養了近兩萬名學生,州民中先后獲得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學校、云南省文明單位、云南省一級高級中學教育教學先進學校等10余項國家級、50多項省級榮譽和100多項州級表彰。”該校負責人自豪地說。 受自然地理和社會歷史等因素制約,迪慶教育事業長期處于十分落后的狀態。數據顯示,1949年前,全州學齡兒童入學率僅為19%,文盲率高達97.3%,即每百人只有2.7人識字。新中國成立后,迪慶努力普及小學教育,開展掃盲運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迪慶教育事業逐步走向正軌,在大力普及小學教育的同時,積極發展初中、高中、中專教育。1981年,在黨的民族教育政策光輝照耀下,我州開始籌建迪慶州民族中學,在一片沼澤地建設教學樓、學生宿舍、教職工宿舍、食堂等基礎設施。1983年9月,迪慶藏族自治州民族中學掛牌成立,招收第一屆初中學生100人、高中學生50人,開啟了迪慶州民族教育教學的大幕。 2003年9月,根據州委、州政府“把州民中辦成全州優質高中示范學校”有關要求,州民中實行初、高中分離辦學,初中部遷往迪慶香格里拉經濟開發區獨立辦學。2007年1月,州民中被省教育廳認定為“一級三等完全中學”。2010年起,全州教育綜合改革州民中基礎設施得到加強。2014年州民中全面完成改擴建工作,分為南北兩個校區,校園面積擴大到285畝,校舍面積194234平方米。目前該校建成了校園景觀綠化區、教學區、運動區和生活區4個功能區建設,按照高級中學一類的標準配備了近30萬冊圖書,4間計算機教室配備256臺計算機,建成2間電子閱覽室、1間錄播教室,安裝了多媒體教學設備70多套、寬帶專線6條、辦公教研寬帶51條、教室寬帶64條,視頻監控實現全覆蓋,校園設施齊全,州民中面貌煥然一新,為開展現代化教育教學提供了有力保障。 教師隊伍建設是學校發展的關鍵,州民中正式成立時,有在編教職工24人,其中專任教師14人,他們當中有高中學歷、中專學歷、大專學歷和大學本科學歷。隨著職業教育、藏文初中班開辦招生以及2003年初高中分離辦學后在校生逐年增加。到2022年,學校教職工總人數達263人,是建校初期的11倍,其中專任教師232人,是建校初期的17倍,均為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其中碩士研究生學歷有8人,很多年輕教師正在攻讀研究生。 州民中正式招生后,隨著社會發展,招生人數及層次發生了很大變化。州民中成立初期,每年計劃招生150人。1983年到2002年,共招生2236人,加走讀班學生57人,共計畢業學生2293人,包括2個藏文初中班。這兩個班的畢業生后來成為我州藏語文教學和衛生系統的藏醫藥人才。1984年4月16日,迪慶州職業中學設在州民中,畢業后成為我州水電崗位人才。1988年5月16日,迪慶職業中學歸并到迪慶州農業學校。 此后該校招生人數逐年增加。截至2022年底, 州民中共招錄高中階段學生16458人,畢業學生13544人,在校生有2914人。截至2023年9月,全校共有52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642人。 過去,州民中教學方式主要是老師在黑板上寫,學生用筆記錄,方式單一,教學質量難以保證。實施教育綜合改革后,州民中硬件設施得到大幅改善。2014年開始,州民中大力實施教育信息化,內地的優質教育資源乘著云端“飛”進了迪慶高原,如與四川省成都七中合作開展遠程衛星直播教學,州民中直播班的師生可與名校師生同步備課、同步上課、同步考試,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想不到高中也和義務教育一樣不用交學費,還有生活補助,我家就不需要為我拼湊學費了。”今年考入州民中的藏族學生七林慶幸自己趕上了好政策。改革開放40多年來,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從政策、資金等方面,對迪慶教育事業給予扶持,一項項實實在在的教育惠民政策,讓迪慶各族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近年來,在國家實施“兩免一補”、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等惠民政策的基礎上,省委、省政府又在迪慶州全面啟動實施“十五年免費教育”“中職全覆蓋”。 “1983年建校時,州民中只有9個班150名學生,如今發展到52個班近3000名學生。” 州民中校長李躍昆表示,在未來的發展中,州民中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團結帶領全校師生貫徹落實好黨的教育方針政策,落實《迪慶州教育振興二十條措施》《迪慶教育質量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履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在教學改革、提質增效上賡續初心,勇立潮頭,不斷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辦好迪慶人民滿意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