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慶州工會第九次代表大會以 來,全州工會工作蓬勃發展。五年來, 迪慶州總工會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認真履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竭誠服務職工群眾的基本職責,充分發揮廣大職工“娘家人”的職能作用,以新氣象、新姿態、新作為彰顯了工會的使命與擔當,在推進迪慶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進程中書寫優異工會答卷。 追尋五年工會工作的足跡,一連串閃亮的數字為“擔當作為”寫下生動注腳:組織各類宣傳、文體活動109場次,覆蓋職工67.2萬人次;組織60期技能提升培訓活動、覆蓋6700人次、培訓取證率超過95%;推薦選樹全國、省級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五一勞動獎章、工人先鋒號48個;建成1個工人文化宮、4個職工服務中心、總建筑面積2.56萬平方米;醫療互助累計補助生病住院職工9063人次;立足自身優勢動員消費幫扶達3300萬元…… 思想引領,團結奮進理念深入人心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推動全州各級工會和廣大職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第一議題制度,第一時間第一議題跟進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系統學習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重要論述,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滿足職工精神文化需求。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聚焦重要時間節點,創新活動組織方式,組織開展職工文藝匯演、演講誦讀比賽、知識競賽、送文化下基層等活動67場次,覆蓋職工48.83萬人次;組織開展職工線上健步走、元旦穿城跑、生態公園徒步賽、球類比賽等職工體育活動42場次,覆蓋職工18.37萬人。通過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宣教文體活動,讓黨的創新理論走進職工心里、匯聚團結奮進的正能量。 深化“中國夢·勞動美”主題宣傳教育。發布勞模事跡76篇、組織勞模講堂6場,走訪慰問勞模507人次、發放慰問資金61萬元;出臺《迪慶州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評選服務管理辦法》,推薦選樹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2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2名、工人先鋒號1家,省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5人,獲得省五一勞動獎狀、五一勞動獎章及工人先鋒號的集體、個人、企業達到28個,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深入人心,在全州掀起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新風尚。 建功立業,服務中心作用更加凸顯 在服務大局中彰顯工會擔當。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緊緊圍繞穩定、發展、生態和邊疆穩固“四件大事”,制定《迪慶州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迪慶州總工會服務“3815”戰略發展目標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若干舉措》,增強工會工作服務大局的系統性。動員各級工會和廣大職工開展消費幫扶,購買州內農副產品達3300萬元,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積極與上海市總工會、南方電網公司工會對接,落實幫扶項目4個,爭取幫扶資金1000萬元。組織駐村工作一線干部職工、鄉村教師、鄉村醫生等到省內外開展療休養,覆蓋500人次。推薦表彰脫貧攻堅領域省級五一勞動獎狀企業2家、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6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籌集356萬余元資金,走訪慰問疫情防控一線職工9300人次,累計慰問受疫情影響經營困難企業職工家庭1453人次,發放慰問資金98萬余元;積極助企紓困,返還受疫情影響小微企業工會經費24.6萬余元,籌集50萬元抗疫醫療物資緊急馳援上海市嘉定區、閔行區,感恩回饋援助幫扶。 穩步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牽頭制定迪慶州產改工作實施方案,推動成立產改協調領導小組,出臺產改“十四五”規劃,形成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工作三年行動計劃,與各成員單位一道制定產改配套政策、措施文件27份,建立州級試點單位7家,召開現場推進會、協調會議7次,舉辦州內外專題培訓班3期,推動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工會牽頭、部門協調、企業主責、工人參與”的產改工作格局。著力打通技能人才發展通道,推進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實現職業發展貫通,為全州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產業工人在各級工會代表中的比例顯著增加,政治地位不斷提升。 推動勞動和技能競賽蓬勃發展。組織開展麗香鐵路、瀾滄江流域水電站、郵政快遞行業、金融行業服務鄉村振興等重點工程重點行業勞動競賽,1.2萬余名建設者積極參與,有效點燃廣大職工“團結奮斗促跨越 咱們工人有力量”的勞動熱情。舉辦首屆迪慶州職工技能大賽,來自教育、衛生、電力、消防等8個行業30余個工種的3000余名職工和產業工人參與“練兵比武”。出臺“三室一站”管理辦法,復核申報勞模、工匠工作室5個,建成省級以上“三室一站”5家。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深入推進。 建強服務陣地,職工民生福祉持續改進 建強職工服務陣地。籌措9755萬元資金,建成1個工人文化宮、4個職工服務中心,總建筑面積2.56萬平方米。籌集700萬元資金,支持全州50所學校、29個鄉鎮、83個行政事業單位建成162個職工之家、20個職工書屋。投入100萬余元資金,建成工會驛站55個、全國最美工會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3個。特別是文化宮建設走在全省前列,省內各級工會系統先后有20批次200余人到我州觀摩學習,覆蓋各個領域、縱橫交織、優勢互補、特色鮮明的職工服務陣地體系初步形成,職工群眾多元需求得到較好滿足。 推動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成立州級維護勞動領域政治安全專項工作組,嚴格落實“五個堅決”長效機制,加強協調聯動,組織開展5輪職工隊伍穩定風險隱患專項排查化解,牢牢守住“五個不發生”底線,勞動領域政治安全得到有力維護。2022年全省工會維護勞動領域政治安全考核獲評優秀等次。全面推行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全州年均簽訂集體協商合同200余份。組織“線上+線下”職工法律知識競賽和講座,覆蓋職工5397人次。探索建立“法院+工會”勞動爭議訴前調解中心,聘請律師提供免費法律服務,實施法律援助24件,挽回職工經濟損失85.5萬元,職工合法權益得到有力維護。積極參加安全生產事故調查,組織開展“安康杯”知識競賽,覆蓋職工8000余人次,職工安全生產意識得到持續增強。 深化服務職工精準普惠行動。制定下發《迪慶州推動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工作實施細則》,精準識別幫扶困難職工家庭,持續推動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全州建檔立卡困難職工家庭從109戶下降至35戶。出臺職工普惠行動、職工療休養等工作三年行動計劃,持續開展“春送崗位”“夏送清涼”“金秋助學”“冬送溫暖”工會品牌活動,向職工提供就業崗位8400余個,走訪慰問職工3.5萬余人次,支持171名困難職工子女求學圓夢,累計籌集投入資金達到2000余萬元。認真實施“貸免扶補”“創業擔保貸款”,為189戶職工家庭爭取貸款3118萬元。扎實開展職工醫療互助,補助生病住院職工9063人次,發放互助金966萬余元。籌措965萬余元資金,組織先進模范、苦臟累險一線職工療休養90期,覆蓋職工4992人。統籌48.4萬元資金,組織286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免費健康體檢、787名困難女職工開展“兩癌”篩查。聚焦職工婚戀難、假期帶娃難問題,探索開展單身職工交友聯誼活動13場次、職工子女假期托管服務14期,近3000名職工受益。一樁樁、一件件職工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好事實事,讓職工群眾親身感受工會普惠服務的溫度。 改革創新,工會自身建設與時俱進 落實工會改革各項措施。加強規章制度“廢、改、立”,制定、修訂制度機制20項,大膽變革管理模式、運行機制、工作方式,大力推進“縣級工會加強年”工作,向各級黨委政府爭取縣級工會領導職數和人員編制,孵化培育迪慶惠工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加強工會社工人才隊伍建設,推動“經費下移、力量下沉”。深入推進工會組織建設,扎實開展“八大群體”集中入會行動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工會“雙推進、雙覆蓋”工作,截至目前,全州已建工會增加至935個,會員職工達3.33萬余人。創新突破“數字工會”建設,引入“工家云”微信小程序,組織開展“網絡”知識競賽、健步走、鵲橋等豐富多彩的線上活動,有效延長工會服務“手臂”。 全面加強工會系統黨的建設。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接受州委政治巡察“體檢”,堅持同題共答,扎實完成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每年召開全州工會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反腐。推動工會系統基層黨建提質增效,加快模范機關創建,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為全州工會工作提供堅強政治保障。深入推進作風革命、效能革命,大力推行“三法三化”,樹立十種鮮明導向,持之以恒改進工作作風。 統籌提升工會各項工作質量。工會新聞宣傳工作得到加強,先后在國家、省級媒體發布新聞288篇,積極運用“工家云”App、微信公眾號等工會新媒體平臺,開展宣傳教育,僅州總工會微信公眾號年均閱讀人數超20萬人次。組織“迪慶工會這十年”專場新聞發布會,制作“有一種溫暖來自娘家人”幫扶專題紀錄片,配合錄制“云嶺工匠”“勞模風采”節目,積極向全社會講好職工“好故事”,傳遞工會“好聲音”。強化工會經費“收、管、用”,工會經費收繳逐年遞增。嚴格財務資產管理,出臺工會經費補助下級管理辦法,加強下級工會經費全覆蓋審計監督,確保工會經費“取之于職工、用之于職工”。工會女職工、統計調查、理論研究等工作都取得新進展,州總工會先后榮獲省級、州級重要表彰4項。 與時代同頻共振,與職工同心同行。未來五年,迪慶州總工會將全面實施政治領航、凝心鑄魂、職工建功、溫暖職工、改革強基“五大工程”,堅定信心、凝聚力量,改革創新、奮發進取,努力開創迪慶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新局面,引領全州廣大職工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新迪慶新篇章而團結奮斗!(州總工會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