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2023云南奮進的姿態
來源:香格里拉網 作者: 發布時間:2023-12-28 10:33:54
2023年 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 開局之年 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后 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 也是云南迎難而上 邁穩“3815”戰略發展目標 “三年上臺階”第一步的 關鍵一年 這一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外部環境,面對接踵而至的困難壓力,云南全省上下迎難而上、承壓前行,緊扣“一個跨越”“三個定位”,錨定“3815”戰略發展目標,以“三大經濟”為重要路徑,以“六個大抓”為具體抓手,以系列三年行動為工作載體,以作風革命效能革命為作風保證,以為民造福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全省經濟發展保持穩中向好態勢,經濟總量有望實現新突破,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得到集中體現。從年初的 “開局就是決戰 起跑就要加速” 到年底 “以決戰決勝姿態沖刺全年目標任務” 云南奮進的腳步 在即將走過的2023 從未停歇 時間回溯到2022年11月,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云南省委關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奮力開創新時代云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決定》,明確提出實施“3815”戰略發展目標謀劃,三年上臺階、八年大發展、十五年大跨越,以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推進云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確保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時間回溯到2023年7月,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作出“云南正處于經濟轉型升級的攻關期、政策疊加的機遇期、后發趕超的奮斗期”的重要判斷,明確提出一體推進資源經濟、園區經濟、口岸經濟,加快沿邊產業園區和國際口岸城市建設,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抓實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推動新興產業集鏈成群,堅決打贏經濟轉型升級攻堅戰。 兩次省委全會,對標對表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立足云南實際,進一步明晰了推進云南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分階段謀劃、分步驟實施的任務書、時間表和路線圖。
站在歲末年初的交點回望 一幕幕奮進的場景 呈現出一年里奮進的足跡 記錄著一年來 全省干部群眾的 拼搏與堅守、探索與收獲 ……
1月28日上午,春節收假第一天,省委、省政府舉行2023年一季度重大產業項目調度暨開工推進會,強化全省上下“抓發展必須抓項目”的鮮明導向,激發各州(市)“開局就是決戰、起跑就要加速”的精神狀態,持續推進作風革命、效能革命,一天也不耽誤、一天也不懈怠,緊起來、動起來、干起來,確保一季度實現“開門紅”。 “決戰”“沖刺”,奮力奔跑貫穿了2023年云南加快推進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全年。春節前,《2023年推動經濟穩進提質政策措施》出臺,以政策“組合拳”及早釋放政策紅利,提振市場信心,《云南省開發區振興三年行動(2023—2025年)》全面部署大抓產業、主攻工業,大力發展園區經濟,推動開發區全面振興。一年來,系列三年行動方案加快“施工”,難中求進、干中求進、變中求進、穩中求進,跑出加速度、干出顯示度。省委省政府2023年一季度重大產業項目調度暨開工推進會
2023年,從開局良好到震蕩、再到企穩回升,云南經濟在波浪式發展中前進,結構調整優化加快,經濟持續恢復向好,發展質量穩步提升,交出了全年經濟社會發展合格答卷。 11月,從北京豐臺站首發的“中老鐵路—云貴鄂”旅游專列載著156名旅客經磨憨鐵路口岸順利出境,這是從北京到老撾的首趟跨境旅游專列。 快速增長的游客量,方便快捷的通關,磨憨口岸正成為流量入口,為口岸經濟發展、沿邊擴大開放注入新活力。 要實現“3815”戰略發展目標“三年上臺階”目標,做強資源經濟、園區經濟、口岸經濟既是先手棋,也是主動仗。 一年來,云南一體推進“三大經濟”發展,著力擴大比較優勢、激活綜合優勢,加快構建符合云南實際、具有云南特點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以資源換產業,綠色能源第一產業地位持續鞏固,與先進制造業融合步伐加快,“綠色云品”矩陣逐步形成,“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引領旅游新時尚;以園區聚產業,綠色鋁、綠色硅、新能源電池、生物醫藥等6條產業鏈加快向園區聚集,產業的“強磁場”吸引一大批大企業、好項目落地投產;以口岸推動產業融入大循環雙循環,形成“1+3+4+N”的口岸發展布局,助力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激發區域發展新活力。 “三大經濟”立形漸穩,相連成勢,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引擎動力強勁。 9月2日至4日,2023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云南)在昆明隆重舉行。 一場場產業對接、產業推介、項目簽約和產業調研活動陸續開展,一家家知名企業與云南各地各部門共商產業轉移、區域合作發展大計,信息流、資金流、政策流、技術流“流量”滿滿,活動簽約項目382個、計劃投資金額3966億元…… 近年來,承接產業轉移成為云南工業結構調整的加速器、轉型發展的主抓手。云南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抓住千載難逢之機,舉全省之力做好承接產業轉移這篇大文章。
延鏈補鏈強鏈打造優勢產業集群 隨著滬滇、粵滇、閩滇合作機制和平臺建設的推進,“東部企業+云南資源”“東部研發+云南制造”“全國市場+云南產品”“東部總部+云南基地”的產業協作模式不斷深化,實現“山海共贏”。 聚焦產業發展,云南圍繞具有比較優勢的新能源電池、綠色鋁、光伏、生物醫藥、新材料、智能光伏電站裝備等產業,出臺系列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明確產業“施工圖”。 以產業鏈思維謀劃產業發展,制定綠色鋁、綠色硅、有色金屬新材料、新能源電池等28條產業鏈提升方案,精準對接產業轉移和項目承接的“謀”“引”“推”。 產業轉移大大提升了云南經濟發展能級,帶動了區域整體經濟躍升。 面對嚴重的氣象干旱,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彌勒市朋普高效節水片區,滴灌、噴灌等設施鋪設到田間地頭,農業生產正有序開展。 一年來,云南抓實農業生產,堅決守住糧食安全底線,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農業投資規模繼續保持全國第一,占全國比重達14%,較去年提高2個百分點。 認真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提升。糧食播種面積、單產、總產量均實現增長,云南高原特色農業提質增效,“土特產”締造大產業,為全省經濟持續健康平穩發展夯實了基礎。 前三季度,全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163億元,第一產業增加值239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5%、高于全國0.5個百分點。 這一年,云南通過農業產業發展提檔升級帶動脫貧群眾增收效果顯現。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脫貧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68元、同比增長8.3%,高于全國0.6個百分點。 位于曲靖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潤陽一期年產13GW高效太陽能電池片項目,從簽約到建成首條生產線僅用時180天,創造了硅光伏行業最快速度。 一年來,云南大力發展壯大園區經濟,持續優化園區管理體制機制,制定賦權指導目錄和主導產業指引,推動重點產業向園區集聚發展,園區產業加快延鏈補鏈強鏈。1至10月,89個開發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8%、高于全省3.1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6.9%、高于全省36.6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增長32%、高于全省10.1個百分點,園區經濟成為全省經濟發展強引擎。 這一年,云南省大抓產業、主攻工業,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優勢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取得積極成效,產業強省建設邁出堅實步伐。1—11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5%,高于全國。 云南工業投資連續22個月保持20%以上增速、規模和增速均位居行業第一;以硅光伏、新能源電池為代表的電子行業連續17個月保持25%以上的增速。 12月18日,云南新能源日發電量創歷史新高,達到3.056億千瓦時,占全省當日系統發電量的36.9%。截至12月16日,云南提前完成2023年集中式新能源新增并網1500萬千瓦的目標,全省統調新能源總裝機超過2900萬千瓦。 這一年,面對極端干旱天氣影響,云南及早加強研判調度,發揮電力工作專班作用,統籌抓好電煤保供、水電蓄能、電源建設、西電東送等,堅決扛牢能源保供第一政治責任,千方百計保供應、保安全,火電、新能源發電有力補齊水電減發缺口。 電力,這個云南經濟發展的關鍵要素,發揮了穩支撐的關鍵作用,前三季度,火電和新能源發電量同比增長均超過50%,最大限度實現能源安全與經濟增長“雙保雙贏”。

“滇商是一段厚重的歷史、一張閃亮的名片、一個能擔當的群體、一支有家國情懷的隊伍。”7月22日,首屆滇商大會在昆明舉行,200余名來自國內外滇商企業家代表齊聚一堂,共話桑梓情懷,共謀云南美好未來,標志著滇商事業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今年以來,首屆滇商大會、民營經濟發展座談會、全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相繼召開,云南先后出臺《關于加快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政策文件,建立促進民營企業發展政企溝通圓桌會議機制,為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營造了良好環境和氛圍。 全省民營經濟增加值穩步增長,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創歷史新高,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六成,截至9月底,全省民營經濟完成增加值11512.14億元,同比增長5.0%,高于全省GDP增速0.6個百分點。
先行先試開展市場準入效能評估,云南在全國范圍內首次形成完整省域的市場準入效能畫像,形成了“云南做法”“云南經驗”;創新建設中小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臺,破解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缺渠道問題。目前,平臺累計授信超過620億元,惠及4.5萬戶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 一年來,云南各級各部門從不同維度制定政策、加強措施,力求為經營主體鋪就一條“寬敞”“順暢”的發展之路。
一站式服務助力惠企政策精準直達 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產業培育、產業招商引資和營商環境建設上,云南持續推進作風革命、效能革命,實施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三年行動,企業開辦時間壓減至1個工作日內,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時間壓減至50個工作日內,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98%,實現全國范圍147個事項跨省通辦,“云南效率”“云南服務”“云南誠信”營商環境品牌逐步打響。截至11月底,全省實有經營主體620萬戶,增長28.2%,較上一年凈增129萬戶。 云南,為更多愿意融入云南經濟發展的經營者打開創業、強業的大門。 這一年,由云南省投資控股集團牽頭控股投資、云南省建設投資控股集團組織建設、云南省航空產業投資集團全面負責機場運營管理的柬埔寨吳哥國際機場通航運營,麗江至香格里拉鐵路建成通車,臨清高速公路南美立交至孟定農場互通段通車……一批重點交通項目建設全面發力,鋪就了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這一年,云南鐵路年發送旅客首次突破9000萬人次大關,云南首個“公鐵水”多式聯運內陸港鐵路線通車,首趟“滬滇·瀾湄快線”“瀾湄蓉渝歐快線”等國際貨運班列開行……多個“第一”和“首次”,見證著出滇大通道不斷加密。 12月3日,中老鐵路迎來開通兩周年。兩年來,中老鐵路累計發送旅客超過2420萬人次,貨物運輸超過2910萬噸,交出了客貨兩旺的“全優”成績單。 依托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完善,云南積極推動“南出、北上、東連、西接”大通道建設,正在形成以昆明為集結中心,東連西部陸海新通道、西接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南出輻射東盟國家、北上連通成渝雙城經濟圈的開放格局,形成貫通歐亞、聯系兩洋的態勢。
 旅游景區人潮涌動,高鐵一票難求。2023年,云南成為全國旅游目的地“頂流”,人氣屢屢爆棚。 云南旅游人氣滿滿,源于“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云南省委書記王寧通過人民網致信網友,歡迎大家來體驗“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是生態綠色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生活,是和諧幸福的生活,是開放包容的生活……“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不僅是云南的,也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火遍全網,截至12月全網點擊量超過225億次。
當地人熱情向游客介紹景邁山 云南旅游人氣高消費旺的背后,既是云南在風光、生態、氣候、文化等方面的資源賦能,更彰顯了全省上下在旅游產品業態方面的創新加力提速。一年來,以打造“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文旅品牌為抓手,全省上下推動旅游從觀光型向深度體驗型轉變,在加大優質旅游產品和服務供給、激發旅游消費需求、提升行業綜合能力等方面下功夫,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進一步發揮旅游業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 旅游新產品、業態百花齊放,旅游業與健康、體育、文化、教育等產業融合發展。1—11月,全省共接待游客9.8億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29萬億元,分別是2019年的130%、127%,創歷史新高,帶動限額以上住宿業、餐飲業營業額分別增長38.3%、25.6%。
回首2023 奮進的云南,一刻不曾懈怠 展望2024 希望的云南,更加充滿活力 (來源:云南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