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網訊 (記者 楊勇) 自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維西縣塔城鎮立足當地優勢資源,按照“村莊變景點、田園變公園、民房變民宿、村民變演員”的發展思路,積極推動文農旅融合發展,賦能鄉村振興。 村莊變景點,讓古寨村落美起來。當地把實施鄉村振興“百千萬”示范工程作為發展鄉村旅游的切入點,著力提升鄉村顏值、留住田園鄉愁、優化產業布局、管控鄉村風貌、塑造村莊特色、厚植生態底色,積極構建集生態旅游、文化體驗、休閑康養、科普科考等多元旅游休閑元素于一體的生態文化旅游體驗模式,著力為游客提供“鄉愁式”旅游大餐,把傳統的村莊變為了游客向往的鄉愁旅游體驗“景點”。 田園變公園,讓田園農業富起來。當地立足長期積淀的農耕文化,結合氣候條件,按照“宜農則農”的發展思路,配套現有田園分布格局,引進多種景觀農植,形成獨特的民宿旅游田園景觀,引進油葵、藏玫瑰、冰葡萄、花蕎、彩繪水稻等作物,大力發展觀光農業,形成“看得見達摩青山、望得見臘普河水、留得住農村鄉愁”的鄉村旅游田園景觀。大力發展稻田魚、稻田鴨等田間養殖,種植草莓、藍莓等田間經濟作物,立足種植養殖優勢著眼農旅融合,形成稻田摸魚、趣味捉鴨、田園采摘等農旅體驗項目,打造游客全方位參與農耕文化的深度體驗模式。 民房變民宿,讓群眾腰包鼓起來。當地在傳統農戶自建自營的基礎上,探索引入“公司+農戶”合作運營模式,盤活農村閑置土地和民房資源,借助企業力量,規范建設特色高標準民宿。組織成立民宿協會,制定民宿管理服務標準,組織開展服務人員專業培訓,由民宿協會指導定價、分配客源、督促落實民宿標準化服務,避免惡性競爭,通過規范化管理,引導民宿產業可持續發展。 群眾變演員,讓民族文化“活”起來。以當地以特色的弦子鍋莊、阿尺目刮、塔城熱巴等傳統民族文化為依托,成立熱巴隊、瑪麗瑪薩傳統文化表演隊。到民宿酒店為游客進行文藝表演,每支表演隊每次演出費用在1000元至1500元之間,在保護和發展民族文化同時,促進了群眾增收。組織開展豐收節、栽秧節、賽馬節等活動,開辟專題音樂坊、酒坊、弦子坊等傳統文化體驗區,由當地群眾擔任演員或導游,引導游客深度體驗當地傳統文化,增強游客的體驗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