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網訊 (記者 何雨桐) 近日,維西大詞戲古樂團副團長普志忠做客迪慶州廣播電視臺《一周一訪談》欄目,介紹維西大詞戲的來源和傳承發展情況。 維西大詞戲是全國300多個戲曲種類中僅在維西縣保和鎮傳承的一個地方劇種,它是中原漢文化傳入云南邊疆后與當地少數民族文化融合而形成的一種獨特劇種,被稱為中國戲曲史上的一塊活化石,至今已有上百年歷史。 “維西大詞戲古樂團于2003年成立,成員由工人、農民、退休干部職工等組成,以弘揚民族文化、發掘寶貴遺產、振奮民族精神、建設精神文明為宗旨,以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服務社會為己任,搜集整理戲種,排練表演劇目。”普志忠介紹,大詞戲是明清時期內地到維西駐防官兵傳入,脫胎于江西一帶的一種或幾種戲曲,又叫弋陽腔,這一外來劇種在維西流傳過程中,融入了滇戲、洞經古樂以及當地少數民族音樂、舞蹈元素,成為集中原漢文化與邊地少數民族文化于一身的獨特劇種。 “為保護和傳承大詞戲,古樂團加強挖掘、收集和整理影像資料,刻錄了《明清古風維西大詞戲古樂薈萃》光盤和《岳母刺字》《金氏罵牛》等劇目光盤,同時加強對外交流,積極參加全國百戲展演、云南省傳統戲曲文藝匯演,并將大詞戲帶到各地展演,很受歡迎。”普志忠說。 “傳承下來的大詞戲劇目主要表現忠、孝、節、義等內容。以前,縣城趕廟會時都要演出大詞戲,鄰縣群眾也來趕會、看戲。”普志忠表示,“隨著社會發展,我們不斷嘗試創新大詞戲的劇種形式和曲調,積極融入時代內容、演繹時代精神,如維西傈僳族自治縣成立30年之際我們創作了劇目《喜迎縣慶30年》,還以演唱大詞戲的形式進行普法強基宣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