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進步看云南丨團結花開和美迪慶 枝繁干壯潤心筑夢——迪慶州奮力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的標桿

來源:香格里拉網 作者: 發布時間:2024-05-20 10:38:37

有一首藏族民歌吟唱:“太陽最早照耀的地方,是東方的建塘;人間最殊勝的地方,是奶子河畔的香格里拉。”

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滇川藏三省(區)交界處的迪慶藏族自治州,藏族、漢族、傈僳族、納西族、白族、彝族等各民族友好和睦,共同詩意棲居于這片古老家園,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創造了全國的迪慶樣板。邁入新時代,在黨的光輝照耀下,迪慶這塊“吉祥如意的寶地”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各族干部群眾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牢牢抓好穩定、發展、生態和邊疆穩固“四件大事”,把握維護穩定第一位的任務,始終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民族工作的主線和涉藏工作的戰略性任務,涉藏工作取得全方位進步、歷史性成就。39萬各族兒女深切感懷習近平總書記厚愛如山、情深似海,深切感懷黨中央特殊關懷、惠澤高原,深切感懷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英明指引、在迪慶的生動實踐,深切感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

圖片

寧靜和諧的村莊    石顯堯  攝

01
培根鑄魂  凝聚各族群眾思想共識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我國遼闊疆域是各民族共同開拓的,悠久歷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燦爛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偉大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地處“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腹地,“滇藏茶馬古道”要沖的迪慶州,多民族共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共融,自古以來就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漢代與內地建立聯系以來,在不同的時代,迪慶書寫了維護祖國統一、促進民族團結的輝煌篇章。這里世居的藏、漢、納西、傈僳、彝、白、苗、回、普米等11個民族,在遵循各自風俗習慣的同時相互尊重,和諧共生,親如一家,各民族文化在這里交相輝映,始終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寫下了一部既與大自然適應、又與大自然相抗爭的文明發展史。

行走在藍天白云下的迪慶高原,陶醉其中,悠然自得,會被在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人民深深感染。多個民族交錯雜居生活在大山、峽谷中,散居在草原、河谷間。各民族世代孕育的思想感情和豐富的社會生活,往往就體現在世代不衰的民間歌舞之中。他們在娛樂時,歌舞助興,勞作時,以歌相伴,祭祀祈福、婚喪嫁娶、迎賓送客、談情說愛時,獨特的歌舞都是少不了的表現形式。藏族的弦子、鍋莊、熱巴、情舞,傈僳族的阿尺木刮、瓦器器,納西族的阿卡巴拉,從中原流入的僅在維西留存的漢族大祠戲等都是迪慶境內獨具特色的歌舞,內涵豐富、源遠流長。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經濟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親近,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在這塊雪域高原上實現了多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各民族在文化交流中相互尊重、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多元一體格局,共同孕育了燦若星河的多元文化,交融匯聚成中華文化的大美。

每天傍晚,在迪慶無論是城鎮還是村寨的廣場上,各族群眾匯聚一起愉快地跳起廣場舞,但這里的廣場舞可有“大不同”,一場廣場舞不僅融合有藏族的弦子、鍋莊,還有傈僳族的阿尺木刮和納西族、彝族的打跳,不同的民族樂曲、不同的舞蹈動作在這里和諧交融,大家圍成一圈,用協調一致的舞步共同繪就了民族團結這個最大的同心圓。香格里拉市建塘鎮北門社區楊祥珍阿姨,是社區“民族一家親感恩志愿服務隊”的一員,家里12口人不僅是藏族、漢族、納西族和傈僳族的家庭大融合,更是中華民族一家親的縮影。她說:“在迪慶,像這樣的民族融合大家庭數不勝數,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都有說不完的民族團結故事。”

迪慶州始終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涉藏工作的戰略任務和新時代民族工作的鮮明主線抓緊抓實,謀長遠之策、行固本之舉,把黨的領導貫穿民族工作全過程,強化各民族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厚植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加強對各族群眾的宣傳教育,深入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和中華民族發展史教育,引導各族群眾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文化觀、歷史觀、宗教觀,不斷增強“五個認同”,使各民族人心歸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團結奮進的強大精神紐帶。

圖片

首屆“世界的香格里拉”旅游節    石顯堯  攝

02
思想引領  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是各民族的精神支柱、情感寄托和心靈歸宿。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魂魄,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之上,引進和吸收外來文化,各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傳承,相互尊重、相互欣賞、相互學習。

迪慶州境內的26個民族,長久以來和睦團結、同舟共濟,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發展形成了世界上罕見的多民族、多語言、多種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并存的地區,也繪就了這里絢爛多彩的民族文化、美不勝收的歌舞節慶、風格迥異的民族風俗和精美絕倫的民族工藝。在這里,極具地方特色的節日就有上百個,如藏族“藏歷新年”“賽馬節”,傈僳族“闊時節”,納西族“二月八”,彝族“火把節”等等。這些節日內容包羅萬象,也為人們政治、經濟、生產、生活、文學藝術等文化內容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重要載體,不斷鞏固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互嵌式和諧發展民族關系,在水乳交融中鑄就了民族團結和諧的精神命脈,構筑了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香格里拉市民族小學副校長孫穎說:“近年來,我們學校不斷創新辦學理念,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融入到教學中。2023年,學校還建立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展廳,展廳中擺滿了各族師生的手工藝作品,讓各族學生從小就植根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強中華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把團結友愛的種子深深埋進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近年來,迪慶州始終高舉中華民族大團結的旗幟,牢記“國之大者”,在各民族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不斷提高全州各族群眾科學文化素質。強化思想文化陣地建設,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推動各民族文化交融、創新,把迪慶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光輝燦爛的中華文化一體之中,有力增進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和榮耀感。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團結統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明顯提升。

“黨的光輝照邊疆,邊疆人民心向黨”“心向北京、擁護核心”“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成為當下迪慶各族群眾的共同心聲。

圖片

迪慶州雍恰碩藝術團表演節目    周海鷗  攝
03
融合互促  繪就民族團結同心圓

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做好民族工作,事關祖國統一和邊疆穩固,事關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事關國家長治久安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迪慶州各族群眾一直以來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1936年,紅軍長征過迪慶,贏得了雪域高原各族群眾的擁護和愛戴,爭先協助紅軍搶渡金沙江,幫助紅軍籌辦給養,譜寫了軍民魚水情的動人篇章,留下了“興盛番族”美麗佳話。從此紅色基因一直在雪域高原香格里拉賡續傳承,長征精神始終激勵著各族兒女砥礪前行。先后涌現出了愛國華僑馬鑄材、首任州長松謀·昂翁洛桑丹增嘉措、“雪山雄鷹”七林旺丹等民族團結進步的先進人物。

在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的標桿建設工作中,迪慶州堅持共行中國路、共鑄中國魂、共融新時代、共享新迪慶、共促大穩定的基本原則,繼續鞏固和拓展示范州創建成果,著力深化內涵、豐富形式、創新方法,在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上畫好最大同心圓,不斷推動文化繁榮發展,增強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高度認同,有形有感有效做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努力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的標桿建設。全州上下以“八大工程”為抓手,扎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十進”,大力實施民族團結進步“十百千萬”示范引領工程,確保創建工作有抓手、有載體、有成效,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影響力、吸引力顯著提升,形成“人人創建、處處創建”的濃厚社會氛圍,通過14年的努力和沉淀,全州實現了從過去要求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活動到現在各級單位和各族群眾自發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慶祝活動的轉變。

松贊林寺作為云南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一直以來在寺院民管會、活佛、高僧大德的率先垂范下,全體教職人員共同發揚愛國愛教的優良傳統,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認真學習和踐行“四條標準”,自覺抵制境外分裂勢力的滲透,持續推進藏傳佛教中國化。寺院民主管理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丹春培楚說:“民族團結是推進藏傳佛教中國化最現實的基礎,中國夢是我們所有人的夢,我們一定要深刻認識和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意義,堅持開展國旗國歌、憲法和法律法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民族團結進步進宗教活動場所等活動,引導僧眾自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自覺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

近年來,迪慶州始終堅持把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作為各項工作的著眼點和著力點,在全國率先制定出臺《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民族團結進步條例》,并于2022年重新修訂施行;在全省率先成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教育實踐中心、民族團結進步協會;建立了涉藏工作維護穩定“九項長效機制”,社會大局實現持續穩定、長期穩定、全面穩定,各族群眾安全滿意率達96%。

圖片

各族群眾乘坐滇藏鐵路麗香段首發車    石顯堯  攝
04
美美與共  同心共筑中國夢

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一個民族也不能少。

2018年11月,迪慶州扎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的經驗做法受到國務院第五次大督查典型經驗通報表揚。2021年1月,國家民委命名迪慶州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2021年4月,云南省委、省政府召開的迪慶現場辦公會,明確了迪慶州要努力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的標桿、世界的“香格里拉”的定位,譜寫了雪域高原各族群眾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共同團結奮斗  共同繁榮發展”的新篇章。

圖片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授牌儀式    周海鷗  攝

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迪慶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關系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時代新迪慶建設全局。迪慶州始終堅持“三個賦予、一個有利于”,緊緊扣住中央和省委關于涉藏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堅持不懈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以就業、教育、醫療等民生為重點,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實現15年免費教育,實現“一縣一示范、一鄉一公辦、一村一幼”的學前教育發展目標,推進“健康迪慶”建設,實現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全覆蓋,人均壽命已增加到72.46歲,各族群眾的生活品質日益提高。主要指標增速在全國涉藏州中保持前列,全州地區生產總值從2020年的266.94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303.36億元。“十四五”期間,省級綜合財力補助資金從每年1.5億元增加到2.5億元。2023年6月,香格里拉民族職業學院正式掛牌成立,實現了自主辦學高等教育零的突破。2023年11月26日,滇藏鐵路麗香段正式開通運營,從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長,雪域高原迪慶從此“一步跨百年”邁入“動車時代”。全州持續保持了社會大局穩定、經濟健康發展、民生持續改善、環境保護加強、民族團結進步的良好局面,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

橫斷峰涌,迪慶以鋼鐵脊梁擔起生態發展、邊疆穩定的厚重使命;三江奔流,迪慶用生命血液踐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責任。讓39萬各族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走向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共創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共享民族復興的偉大榮光,奮力譜寫好中國式現代化迪慶篇章。

圖片

德欽縣各族群眾在梅里雪山觀景臺收聽收看黨的二十大開幕會 石顯堯 攝

文章源自《今日民族》2024年第2期

責任編輯:澤仁拉姆
久久久久久精品久久久 | 十八禁无遮挡99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观看| 91精品久久国产青草| 9丨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看| 呦交小u女国产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99香蕉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毛片av不卡在线 |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 久久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91专区手机|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黑人| 日韩熟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不卡| a级精品九九九大片免费看|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久久精品国1国二国三在| 亚洲综合精品网站|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亚洲| 99视频30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九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麻豆精品成人免费国产片|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线路|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亚AV| 亚洲精品国产情侣av在线|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午夜免费观看网站|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公开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嫩草| 日韩精品极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午夜鲁丝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