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州廣大科技工作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辛勤奮戰在各條戰線,廣泛開展群眾性、基礎性、社會性科普活動,把科技知識送入千家萬戶、送到最需要的地方,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為迪慶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奉獻的真諦,也為更多人樹立了榜樣。 5月,迪慶高原到處是新綠萌發的希望景象。王文軍穿梭在田野間,細細查看當季農作物的生長情況,并不時叮囑村民:“高海拔田地里的農作物,相比平原地區生長時間延后,現在正是青稞新苗發芽的時候,要細心照看。” 從播種育苗到科學安全管理,在農業戰線工作23年里,王文軍一直把提升自身素質作為搞好基層農技工作的基礎,身體力行深入基層,每年下鄉時間達110天以上,室內開展培訓10多次,現場培訓30多次,直接培訓群眾1100多人次,足跡遍及全州40多個村。通過田間調查、試驗示范、分析對比,王文軍找出適合我州種植推廣的新品種、新措施,篩選出云稞1號、云大麥12號、迪青1號、迪青2號、迪青3號、迪苦2號、云蕎1號等一批農作物新品種,累計推廣20萬畝,直接助農增收1400萬元,節支600萬元。 王文軍總是忙碌在生產第一線,勇挑最艱苦的任務,先后承擔實施了40多項中央、省級、州級科技示范項目。其中,先后參與實施了“國家現代農業燕麥蕎麥產業技術體系迪慶綜合試驗站建設”、農業農村部“云南迪慶香格里拉蕎麥原原種擴繁”、云南省“優質蕎麥良種繁育基地建設”、省科技廳“迪慶州迪苦1號蕎麥良種繁育與推廣”等項目,在迪慶及周邊地(市)推廣新品種應用45.11萬畝、新技術應用1.656萬畝,累計新增產量930.2萬千克,新增產值4562.14萬元,有力促進了云南省滇西北地區燕麥蕎麥產業發展。先后牽頭推進實施2013年中央財政農業科技推廣“迪慶青稞高效栽培技術示范”、2012年—2014年黨政一把手“云南迪慶涉藏地區青稞高效栽培技術與產業化示范”、省科技廳“青稞優質高產栽培技術推廣示范”、省科技廳迪慶涉藏地區青稞良種繁育中心建設、2016年省科技增糧冬青稞高產創建、2014年—2022年州級青稞綠色高質高效示范等項目,共承擔完成了核心區建設16641.5畝,平均每畝增產61.9千克,增加產量1030噸;推廣輻射區建設177693.7畝,平均每畝增產59.9千克,增加產量10643.8噸。 作為國家燕麥蕎麥產業技術體系迪慶綜合試驗站站長、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德欽科技特派團團長、迪慶州農科院糧作種業室主任、正高級農藝師,王文軍始終情系“三農”發展,堅持深入第一線,大力推廣實用農業技術,為提高農業生產水平、提升農民科技素質和增加農民收入作出貢獻。參與實施的迪慶涉藏地區高產優質苦蕎品種“迪苦1號”選育與應用項目獲2014年度云南省人民政府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涉藏地區青稞高效栽培技術推廣獲2013年度云南省農業技術推廣一等獎,云南迪慶涉藏地區青稞高效栽培與產業化示范技術集成項目獲2019年度云南省人民政府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王文軍扎根田間地頭,在全州農業發展、農民增收以及青稞、玉米、蕎麥、燕麥、水稻等糧食作物安全生產等方面奉獻智慧和力量。2011年被香格里拉市農科局評為農技推廣先進個人,2014年被州科技局評為科技工作先進個人,2022年被迪慶州精神文明建設指揮部評為最美科技工作者……每一個榮譽的背后,都是王文軍“真心為農民、汗灑田地間”的生動實踐。(記者 何帝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