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廣大群眾要提高自我健康安全意識,不采摘、不收購、不加工、不食用自己不熟悉的野生菌(包括干制品、凍制品),不采摘生長在陰暗、潮濕、骯臟地帶的野生菌,不采摘顏色鮮艷、形狀怪異、菌蓋上有疣突物的野生菌,不采摘有濃稠分泌物,且呈赤褐色的野生菌。 二、不要盲目自信自身經驗或民間流傳的野生菌辨識方法和加工方法。烹飪加工野生菌時應燒熟煮透,不涼拌食用,不多品種混合加工、不食用剩余隔頓的野生菌。食用野生菌要適量,不要一餐多食或連續多餐食用,避免毒素蓄積發生中毒反應。食用野生菌時不要飲酒,避免所含某些成分與酒中的乙醇發生化學反應引發中毒。 三、學校食堂(含托幼機構)、單位食堂、旅游景區供餐單位、養老機構食堂、醫院食堂、會議集體用餐、農村家庭自辦宴席等群體性用餐,嚴禁加工、制售野生菌類(含干制品、凍制品),嚴防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發生。 四、公路、鐵路、市政、水利等建設工地和農業種養殖基地行業主管部門要加強務工人員食品安全教育,加強工地食品安全管理,嚴禁加工食用野生菌、野菜、野花、野果。 五、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大農(集)貿市場、野生菌交易市場監管力度,強化市場開辦方和食品生產經營者的主體責任,要加大市場巡查力度,嚴防來歷不明、辨識不清的有毒野生菌上市銷售。餐飲經營單位要嚴格把好野生菌采購關,嚴格執行沸水煮漂、炒熟煮透等安全的烹飪加工方法,并留樣備查,確保消費者食用安全。 六、食用野生菌后,如出現頭昏、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煩躁不安、幻覺等癥狀,應當第一時間采取簡易催吐方式,盡快排除體內尚未被吸收的殘菌或減輕有毒物質的吸收,減輕中毒癥狀,盡快到附近醫院就診。在食用野生菌前,建議用手機拍照留存,以便醫療機構能第一時間確認食用有毒野生菌種類,避免耽誤最佳治療時間。 七、各級人民政府要進一步落實屬地管理責任,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大野生菌中毒防控力度。廣泛宣傳正確鑒別和食用野生菌的知識和方法,宣傳引導做到入村入戶,人人知曉,切實提高人民群眾辨識能力、防范意識、報告意識、就醫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使公眾能夠主動、有效地參與食物中毒防控工作,減少食物中毒事件發生。加強應急防范措施,對可能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要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控制,及時報告和互通信息,加強協作,提高防范處置能力,確保人民群眾飲食安全。 八、各級衛生健康部門要充分發揮健康教育、預防控制、應急救治綜合協調作用,認真研判防控形勢,突出防控重點,強化野生菌中毒應急救治和辨識知識的宣傳,做好監測預警。 九、各級醫療機構要做好食物中毒應急救治各項準備工作,要開通“綠色通道”,一旦發生食物中毒事件,要做好應急救治工作,對危重病人,不具備條件的,要及時安排轉診,同時向當地衛生健康部門和市場監管部門報告。 迪慶州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 2024年6月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