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強,云南臨滄人,2011年12月應征入伍,現任迪慶州森林消防大隊一中隊二級消防士、分隊長。入隊以來,他先后參與完成2013年“8·28”“8·31”地震救災、2018年金沙江“白格”堰塞湖泄流洪峰過境迪慶搶險、2020年云南香格里拉產業園區森林火災撲救等80余次救援任務,先后榮立“個人三等功”1次,獲得優秀隊員稱號5次,嘉獎6次。 追求進步的“后進兵” 剛入隊時,楊學強的身體素質較弱,在平均海拔3300米的迪慶高原,第一次進行5公里體能測試就沒及格,成了“后進兵”。但他從不服輸,堅持訓練。夏天,他穿上厚厚的訓練服,日復一日地進行體能、技能提升。冬天,他迎著風雪,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各項訓練中,每一道操作程序、每一個動作細節都進行反復斟酌,做到精益求精。僅僅過了1年,他就從訓練“后進兵”成為體能達人,隊友們稱他為“第一腿”。 為了加強自身的綜合能力,他利用業余時間認真學習相關條例和教學組訓方法,不斷充實自己。入隊第3年就擔任副班長,2016年至2021年擔任“尖刀班”班長,2022年擔任分隊長,特別是轉制后,面對“全災種、大應急”的新使命、新要求,楊學強主動請纓,成為大隊首批前往昆明訓練總隊培訓的骨干,返回隊里后,他努力鉆研繩索和地震救援技術,并把技能傳授給隊友,為大隊建設發展作出了貢獻。 奮戰火場的無畏者 入隊13年來,他經歷了無數次磨礪,特別是2013年,一場生死考驗讓他在鬼門關走了一遭。2013年4月,香格里拉市格咱鄉發生森林火災,楊學強和他的隊友連續奮戰7天,在轉場過程中,楊學強背著風力滅火機走在隊伍最前面,路上滿是碎石,坡度近70度,長時間作戰導致大家體力嚴重透支,楊學強也不例外。這時,他突然感到眩暈,一個踉蹌,從半山腰連人帶機滾落下來。就在千鈞一發之際,同樣背著通訊設備走在隊伍最后的萬子龍眼疾手快,迅速側身,和隊友一起死死抱住滾落下來的楊學強。等他醒來,已躺在醫院,下巴脫臼、身上還有多處創傷,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楊學強對隊友的救命之恩充滿感激。 事后,中隊擔心他產生心理障礙,聘請了心理專家,想幫助他強化信心,但他卻說:“人的生命是寶貴的,誰不珍愛自己的生命,但是,作為消防指戰員,只有無私奉獻,生命的價值才崇高,才能實現人生的意義!”之后,楊學強始終奮戰在火場一線。 隊友眼里的好大哥 “他是熱心人、多面手,是我們的好大哥。”談到楊學強,隊友們紛紛夸贊。每次新兵下隊,他像兄長一樣,手把手教方法、指導技術,先后培養了多位骨干。 作為分隊長,他常常以兄長的身份與隊員們談心。隊伍轉制后,楊學強常在學習之余、訓練間隙和同志們拉家常,找準思想癥結和問題根源,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在談笑間化消極為主動,用人格魅力凝聚戰斗力。作為組訓“教官”,他因類施教、事無巨細,重點、難點科目先研訓再教學,手把手傳授經驗、面對面教方法,先后撰寫教案20余篇,指導的班、隊、列多次在支隊會操中取得名次。 一直以來,楊學強屢屢能在急難險重任務中當先鋒、做表率,這來源于平時工作的日積月累,來源于多次搶險救援的磨礪,更來源于對黨、對人民、對事業的深厚情感。身為一名消防指戰員,他把每一次任務都當作黨和人民的呼喚。他常說“對黨忠誠,不是掛在嘴上的,組織叫干啥就干啥,不講條件,不打折扣,干好分內的每一件事、滅好每一場火、搶好每一次險,就是忠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