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興則文明興。進入新時代,生態文明發展成為一道必答題。這份答卷寫在迪慶的綠水青山間,更寫在迪慶高原人民的心里。 2015年以來,迪慶州上下求索,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持續筑牢滇西北生態安全屏障、保護好生物多樣性,迪慶州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不斷健全,生態環境保護水平由低到高,實現從“向濕地要草地”到“人草畜配套平衡”,從“木頭財政”到“林下生金”等的生態蝶變。 十年來,迪慶高原綠意盎然,一份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環境更優美、人民生活更幸福的綠色答卷呼之欲出。綠色,已成為渲染新時代迪慶發展的底色。 環境 越來越美 在香格里拉市龍潭公園,時常可看到端著“長槍短炮”的攝影師在靜靜地守候。“這里不僅有常見的鳥類,還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水獺。”迪慶州攝影家協會會員陳紅衛說。幾年前,由于長期沉淀有生活垃圾、動植物腐殖體、惡臭淤泥等雜物,水體呈黑臭狀態,龍潭河成為了群眾口中的“臭水溝”。自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以來,迪慶州堅持治水先“治人”,壓實各級河長保護治理責任,每年定期、不定期開展巡查,編制實施龍潭河“一河一策”,強化龍潭河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和執法監管,水質不斷轉好,龍潭河成為一條市民和動物歡聚的“幸福河”。 龍潭河的整治與變化,只是迪慶鐵腕治污治亂的一個縮影。十年來,迪慶州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優勢稟賦,聚焦人居環境提升整治,著力補齊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短板,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為了空氣常新,編制《迪慶州碳達峰實施方案》,完成溫室氣體排放清單,印發《迪慶州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實施方案》,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上馬,認真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鼓勵支持企業開展技術攻關及節能技術改造,全面開展餐飲油煙污染治理工作。為了綠水長流,以全面推進河(湖)長制工作為抓手,持續開展水資源水權交易、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醫療機構污水處理設施補短板專項行動。為了家園更美,不斷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組織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行情況大排查,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分類指導、因戶施策、統籌推進農村衛生戶廁建設…… 與此同時,迪慶州還依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深入推進藍天、碧水、凈土、青山保衛戰,持續推進納帕海、碧塔海國際重要濕地保護與修復工程、迪慶州滇西北水源涵養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項目,打出了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名片”。始終堅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香格里拉”大家園。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美麗迪慶建設成果豐碩。2024年1至10月,香格里拉市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為100%,全州18個國控省控地表水監測斷面(點位)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為94.4%,全州共建成公園68個,城市建成區綠地面積達889.07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7.77平方米…… 生物 越來越多 冬季,位于納帕海一派生機盎然,成群結隊的鳥兒時而自由自在地游弋在水面上,時而展翅翱翔于天際,納帕海的代表性鳥類黑頸鶴昂頭信步于湖邊的濕地中。據統計,納帕海的黑頸鶴在1984年僅有61只,2023年已達506只。在迪慶,增加的不僅僅是黑頸鶴,截至目前,迪慶有記錄的鳥類已經達到454種,占云南鳥類的44.5%,占全國鳥類的30.1%,迪慶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鳥類天堂”。 2019年,曾在我國絕跡的彩鹮現身納帕海省級自然保護區;2023年,在曲宗貢U型谷發現消失23年的擬刺棒南星; 2024年,在迪慶州碧羅雪山發現我省最大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云南榧樹古樹群落;在迪慶州德欽縣羊拉鄉監測點拍攝到雪豹影像;在迪慶州香格里拉市格咱鄉境內首次捕捉到兔猻活動影像……十年來,隨著生態環境不斷改善,迪慶州生物多樣性頻繁“上新”,生物多樣性“家底”愈加厚實,境內分布的滇金絲猴、黑頸鶴等珍稀瀕危動物種群數量逐年增加,紅豆杉、光葉珙桐等珍稀植物生存環境有了明顯改善。 迪慶州始終堅持筑牢生態防線,嚴守生態紅線,依照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路線和規劃方案,將生物多樣性保護作為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模范的重要抓手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遵循,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深入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石漠化治理等重大林業生態建設工程,加大造林綠化力度,推進了境內生態系統治理與修復,森林覆蓋率達63.98%,極大改善了野生動植物生長棲息環境。同時,提出“社區共建共管共享”的新舉措,讓很多過去的“砍樹人”“狩獵者”變成了“護林人”和“保護者”。如今,通過長期不懈的保護和宣傳教育,群眾的生態保護意識得到不斷增強,逐漸形成人人參與和支持的良好氛圍。 生態飯 越吃越香 洛茸村作為普達措國家公園內唯一的自然村,憑借保護生態,吃上了“生態旅游飯”,成為令人稱羨的村落。“過去靠打獵、伐木不僅難以填飽肚子,還破壞了環境!”洛茸村擔任護林員已逾31年的都吉七林感慨地說:“護林防火雖說辛苦,但能在家門口就業,這還是一份造福子孫后代的工作。”如今,洛茸村家家戶戶吃上“生態飯”,人人都樂于當“護林人”。 良好的生態環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十年來,迪慶州堅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在守住生態紅線的同時,立足資源優勢,積極培育壯大生態旅游產業,有力推動了生態美與百姓富的有機統一。 綠水流金,生態變現。近年來,迪慶州依托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田園風景,以新產業、新業態及多民族多元文化故事來豐富鄉村旅游內涵,打造新的旅游消費亮點,親子游、農耕文化、生產勞作等旅游體驗,把游客引進來、產品帶出去、消費在當地,旅游帶動產業發展呈現新局面。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著力把哈巴雪山、納帕海等景區景點打造成為戶外旅游IP、全國入門級雪山、踏雪觀鳥、戶外網紅打卡地,探索“體育+鄉村旅游”模式,策劃舉辦越野賽、登山賽、品松茸等活動,擴大影響力,提升美譽度。2024年1至7月,迪慶累計接待海內外游客1608.07萬人次,同比2023年增長27.46%。 在森林覆蓋率達86.4%的香格里拉市洛吉鄉洛吉村,每年的菌子采摘為洛吉村村民帶來900多萬元收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迪慶州無數的小村落里落到了實處。 迪慶州還結合實際制定《迪慶州食用菌產業“3510”發展規劃》《迪慶州林草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2—2025)補充措施及任務清單》,編制《迪慶州林下經濟產業發展工作方案》,成立林下食用菌、林下中藥材、西藏白靈芝三個工作專班,力爭到2026年、2028年、2030年分別建設3萬畝、6萬畝、10萬畝林草產業示范基地。還邀請專家學者為迪慶林下經濟發展“問診把脈”,與省內外公司聯合開展技術創新、品牌推廣、市場拓展,制定《迪慶州林草產業招商引資指南》,包裝謀劃一批林下產業招商項目,逐步建立以公司+基地+農戶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實現聯農帶農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