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維西縣農業農村局在維西縣塔城鎮采取“理論+實地觀摩”的形式舉辦稻田養魚技術培訓班。學員們興致勃勃地來到維西縣塔城鎮塔城村機枝村民小組實地觀摩學習。 種田能手和金林介紹說:“當農民照樣能夠過上好日子。去年,我家實施稻田養魚21畝,一畝地有‘兩份’收入。水稻畝產1200多斤,每畝收入3000多元;稻田魚每畝60斤,收入1800元。我家還趕上了鄉村旅游這趟快車,開辦了稻田魚山莊,游客是沖著我家的生態米、生態魚而來,我家自己生產的稻田魚不夠賣,還向村民收購了600多斤稻田魚。去年,我家年經濟總收入突破15萬元。今年,我家依然實施稻田養魚21畝,但與去年不同的是,在項目資金的支持下,我家稻田養魚實現了全程機械化,減輕了勞動強度、降低了生產成本。” 聽了和金林的介紹,培訓主講教師、大理州彌渡縣水產高級農藝師徐才說:“和金林的經驗歸納起來就是三句話:第一句是稻田養魚項目為農戶提供良種、良法和全程機械化服務,節本增效;第二句話就是農旅融合,實現一水多用、一畝多收、一戶多業,吃上了‘旅游飯’;第三句話就是走綠色化發展道路,實現環境高顏值、產品高品質、生活高質量,端上了‘生態碗’。” 擔任本次培訓班教學任務的維西縣農業農村局水產中心農藝師楊貴軍接過徐才的話對學員們說:“我們對去年全縣稻田養魚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做了測算,實施稻魚綜合種養的水田可直接帶動農戶每畝平均生產生態大米300公斤,收入720元;稻田魚20公斤,收入1200元;每畝節約化肥農藥40元,每畝節省生產資料成本200元,農戶戶均增收約4539元。稻田魚以稻田里的浮游生物、田間昆蟲、微生物等為食,不使用農藥化肥,形成生態良性循環,保證了農產品的高品質。” 維西縣農業農村局負責人介紹,維西縣稻田養魚項目從1998年開始試點,當年實施了100畝,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雙贏”。“兩個效益”激發了群眾的積極性,維西縣稻田養魚面積逐年擴大。今年,維西縣有水田17360畝,其中實施稻田養魚項目5600畝,目前,維西縣正在實施2025年涉農整合資金稻漁綜合種養補助項目,涉及全縣各個鄉鎮。政府為項目區農戶提供“六統一”服務,即統一優良品種、統一集中育秧、統一全程機械化作業、統一技術指導、統一肥水管理、統一病蟲草害綠色綜合防控,解決村民發展產業的后顧之憂。據測算,實施稻田養魚項目,每畝平均綜合增收在800元以上。 學員韓桂蓮高興地說:“我家有6畝水田,從耕地到收獲全程機械化、標準化,農技人員隨時到田間地頭指導生產,真是服務到家了。稻田養魚讓一畝地有了兩份收入,還有政府補助,誰不高興。”學員們邊聽邊頻頻點頭稱是。 (通訊員:楊洪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