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縣大寨鎮新民村的山間田畔,一支由彝族村民自發組建的彝山文化打歌隊,正以悠揚的蘆笙為引、靈動的舞步為媒,讓沉寂的彝鄉煥發文化生機,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踩出鏗鏘節奏。 新民村作為大寨鎮彝族聚居的核心村落,完好地保留著原汁原味的彝族文化基因。2025年初,借勐麻新春民俗狂歡節的東風,彝山文化打歌隊應運而生。隊員們手持笛子、蘆笙、口琴等傳統樂器,將田間勞作的質樸與藝術表達的靈動融為一體,用純正的彝語傳唱的古老歌謠,既是村民茶余飯后的精神慰藉,更成為鄉村文化振興的鮮活注腳。 農閑時節的排練場上,傳統打歌動作與現代舞蹈元素碰撞出奇妙的火花。《左腳抬》的明快節奏里藏著農耕文明的韻律,《小攢步》的輕盈步伐中融入生活氣息,《閃腰歌》的熱烈舞姿間傳遞著民族豪情——這些節目既堅守彝族文化的原真性,又洋溢著新時代的鮮活氣息。“以前勞作后多是守著電視消磨時光,現在大家聚在一起吹拉彈唱,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打歌隊隊長李鵬程的話語里滿是自豪。 如今,村里每逢節慶喜事,打歌隊的身影從不缺席,蘆笙一響百人共舞,傳統儀式與現代生活無縫交融。今年以來,受邀參加鎮內外文化活動4場次,斬獲集體榮譽二等獎;承接的商演活動中,單場補貼達千元,讓文化傳承有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支撐。 從田間地頭的即興歡歌到鄉村舞臺的正式展演,從文化傳承的默默堅守到創新發展的主動探索,彝山文化打歌隊用最本真的藝術語言,講述著鄉村振興的生動故事。 (通訊員 徐婧楠 編輯 鄧紅梅 審核 楊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