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云南,一首寫在大地上的詩。 當旅行被重新定義,云南不再是“景點打卡地”,而是讓390萬人“住進生活”的旅居天堂。人們踏遍三迤大地,在雪山腳下種下理想;推開傣家竹樓,瀾滄江晚風吹來創作靈感;蕩開一壺普洱,像是喝下整片原始森林的故事…… 在這里,旅居者不僅找到了詩和遠方,更找到了內心的寧靜與歸屬。這里的每一片云都裹著山歌的悠揚,每一縷風都藏著茶咖的醇香,這里的一切都在詮釋——“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 云南網將從歷史縱深、民族文化、地理奇觀、生態密碼、氣候詩學等多個維度,解碼旅居云南現象的深層邏輯,探尋其跨越時空的共鳴點,聊聊旅居云南的獨特魅力、發展故事、未來前景。
當黃昏為天空涂上最后一抹暖色,云南的夜晚并未陷入沉寂,反而被絢爛的燈火和熱鬧的人聲點燃。不同于白天的壯麗山川與明媚風光,云南的夜,有著另一番鮮活模樣。它從璀璨的燈光中醒來,在美食的香氣里彌漫,于歌舞的歡騰中升溫——云南的夜經濟,正以多元化的業態組合和沉浸式的消費體驗,展現出無窮的魅力與活力。 數據顯示,上半年,云南省14個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接待游客1.07億人次,同比增長10.2%;實現營收181.02億元,同比增長8.3%。 亮眼的數字背后,是云南夜間經濟蓬勃發展的生動寫照。作為日間經濟的重要延伸與升級,夜經濟有效打破了傳統消費的時空限制,將消費場景從“8小時”拓展至“24小時”,不僅激發了新一輪消費潛力,更逐步推動“夜游云南”成為云南文旅一張極具吸引力和競爭力的新名片。 那些被云南的夜晚輕輕點亮的,不只是路,還有我們對生活本質的重新理解——原來幸福,可以這么簡單,這么明亮。 云南的夜,是沸騰的 “鮮花論斤賣”“賣花像賣菜”……這些聽起來有些夸張的說法,其實都來自昆明斗南夜市——亞洲最大的鮮切花交易市場,一個將浪漫“稱斤論兩”的地方。 晚上8點40分,斗南夜市開市。頃刻間,四面八方的花客從花市大門涌入,原本空曠的花市大廳短短幾分鐘就被人海填滿。在接下來不到5個小時的時間里,全國80%的鮮花交易訂單都會在這個不眠的空間中誕生。 ![]() 圖源:“昆報頭條”微信公眾號 玫瑰、康乃馨、非洲菊……成捆的鮮花堆疊如山,有的論斤賣,有的整筐走,人們不緊不慢地挑著,將春城昆明的浪漫一捧一捧地擁入懷里,眼角眉梢都漾著笑意。 斗南花卉市場從1998年創辦至今一直以夜間交易為特色。花農清晨采摘,下午清理裝箱,晚上在這里交易。不到第二天清晨,這些鮮花就已搭上飛機、汽車,發往全國乃至全球。每晚,有近萬人在這場芬芳的市集中穿梭交易。 逛著逛著,旁邊美食城的香氣混著花香陣陣飄來。顧客們或手捧鮮花,喝著云南本土奶茶;或頭戴花環,品嘗地道過橋米線;或倚在一旁,邊看熱鬧邊咬一口現烤的鮮花餅……斗南的夜,是花做的,也是用煙火氣慢慢煨出來的。 ![]() 圖源:新華社 歷經30多年鮮花交易的積淀,斗南以花為媒,帶動包裝、物流、餐飲、住宿等全產業發展,用“浪漫經濟”撐起了超百億元的大市場。它不僅是交易市場,也是3A級旅游景區,集花卉文化體驗、多元創意、旅游體驗、教育培訓、休閑游憩等于一體,真正實現了讓游客“賞花、買花、品花、食花”的一站式體驗。 2024年,斗南花卉市場交易量約141.76億枝,交易額約115.74億元,交易量、交易額連續25年蟬聯全國第一。這里不只是一個賣花的地方,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一場持續綻放的經濟奇跡。 云南的夜,是滾燙的 夜晚,自然是繞不開“吃”的。云南的深夜食堂,堪稱一場風物薈萃的饕餮盛宴。 ![]() 圖源:“云南發布”微信公眾號 芫荽、檸檬、小米辣與10余種輔料放進木桶中,木杵起落間汁水迸濺,再拌入軟爛的雞腳,酸辣鮮香直鉆鼻尖;烤魚則用香茅和檸檬葉包裹,外皮酥脆、內里嫩滑……西雙版納告莊西雙景星光夜市里,游人摩肩接踵,端著果汁或咖啡邊走邊吃,走走停停,吃吃看看,仿佛整座城市的夜色和風味,都融化在這喧嚷而又慵懶的晚風里。 ![]() 李舒琪 攝 而在紅河,夜晚是屬于燒烤的。肉串、豆腐、各色小食在攤主嫻熟的手法中,翻飛于炭火之上,滋滋作響,慢慢蜷縮、舒展……肉串被烤得泛出誘人的油光,再到糖粉里裹上一圈,一口咬下去,濃郁的肉香與甜辣交織的馥郁,頓時在唇齒間迸開;豆腐則微焦帶韌,咬破的剎那,柔嫩的漿液涌出,燙得人齜牙咧嘴,卻止不住再往嘴里送下一塊。 人們卸下一天的疲憊,圍坐于這繚繞的煙火之中。他們所品嘗的,又何止是食物?更是一種忠于本能的生活熱情——滾燙的、鮮活的人間至味。 ![]() 圖源:“云南紅河發布”微信公眾號 云南的夜,是沉醉的 繁星俯瞰著大地,云南的夜晚以文化為席、山海為幕,溫柔款待每一個尚未入眠的游人。 ![]() 新華社記者 王靜頤 攝 當暮色漫過香格里拉獨克宗古城的檐角,四方街逐漸被人聲與燈火充盈。素不相識的人們自然而然地牽起手,圍成了一圈又一圈流動的圓,隨著歡快的旋律踏步、旋轉、歡笑。無需嫻熟的舞步,不必共通的語言,只需盡情融入這歡騰的律動,你便不再是遠方來客,而是這場高原狂歡中,一顆自由躍動的音符。 ![]() 圖源:“麗江發布”微信公眾號 轉過麗江古城的青石巷弄,又是另一重人間夢境。燈籠次第亮起,暖光漾在流水與石板之間。民謠如水,流淌在每一處角落——巷口傳來輕快的手鼓聲,木窗落下沙啞溫柔的吟唱,小館之中吉他弦音與輕聲合唱裊裊不絕。沒有炫目的舞臺,沒有刻意編排的演出,只有歌者與聽者眼神交匯的真誠,與旋律中自然而然生長出的浪漫。 有人說,“去麗江聽民謠”已成心愿清單中不可缺少的一項。而真正走入這樣的夜晚才會明白:它從不是被觀看的風景,而是一場可沉浸、可觸摸、可與之共舞的時空。 從香格里拉的高原舞曲到麗江古城的月下彈唱,云南的夜,總以最本真、最熱烈的方式,等待你的到來。 ![]() 圖源:“麗江發布”微信公眾號 結語 要寫好云南夜經濟的新故事,就要跳出傳統夜市思維,充分嫁接在地文化資源。打造小型民族音樂現場、茶文化夜沙龍、星空下的非遺手作體驗等“小而美”業態,強調情感連接與文化沉浸。同時,結合云南得天獨厚的自然氣候,發展夜間生態漫步、觀星營地等健康業態,讓夜經濟成為人與自然對話的窗口,而非白晝喧囂的簡單延續。 現代都市人對夜經濟的新需求,本質是對時空壓迫的一種反抗,人們渴望在此獲得精神慰藉、文化體驗與社交滿足,而非簡單的消費延伸。而云南的夜晚恰恰能提供一場場不同樣的消費新場景,收獲的遠不止味蕾的歡愉,更是一場心靈的治愈。 拉坯、刻花,在建水400余米的紫陶街區,可以親手觸摸非遺的溫度,感受泥土在指尖流轉的靈動;微風輕拂,羅平“熒光秘境”中枝頭顫動的蝴蝶裝置與散落石間的發光“蘑菇坐墊”相映成趣,每一步都像踏入夢境;而在昆明24小時亮燈的城市書房,一杯手沖咖啡的暖意與一本舊書的沉香相伴,有人在這里等到了靈感的悄然降臨…… 唯有讓夜晚成為詩意的棲息地,夜經濟才能真正承載現代人的精神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