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鄉,最近采到多少菌子?”“收購價格怎么樣?”“鄉里有沒有宣傳過規范化采集松茸等野生菌的知識?”······野生菌豐產季,維西縣紀委監委干部深入菌塘一線,與采菌群眾嘮價格、問規范。這樣的監督場景,在維西松茸季隨處可見。作為“三江并流”腹地,維西依托優良生態孕育了豐富野生菌資源,縣紀委監委立足“監督的再監督”,聚焦松茸產業全鏈條精準發力,以鐵紀護航這一綠色富民產業行穩致遠。 護生態:督守“采留平衡”讓松茸永續生長 曾經,維西部分區域存在挖爛菌塘采松茸的現象,導致松茸資源日漸減少;如今,“采留平衡法”在菌農中廣泛推行,留菌種、護菌塘成為常態,松茸生長密度反而顯著提升。松茸生長依賴森林生態循環,無序采摘會破壞菌塘、導致資源枯竭,縣紀委監委將生態保護作為監督首責,推動野生菌采集從“無序”轉向“科學”。 通過“室組地”協同聯動,縣紀委監委緊盯林業、農業農村等部門履職情況,以“四不兩直”方式深入塔城、攀天閣等主產區山林,重點督查護林員巡查頻次、采菌規范宣傳覆蓋度、違規行為查處成效等。同時,督促職能部門在菌塘集中區設立“禁止破壞菌塘”“采大留小”等警示牌,組織護林員、村組干部入戶講解“三不采”原則,手把手向菌農傳授“從菌柄底部輕掰、用樹枝標記菌塘”的科學采法,明確要求每個菌塘至少留存1個開傘菌以傳播菌種。 在監督推動下,“護林育菌”已成為維西菌農的普遍共識,遵循科學采集規范后,今年松茸產量較去年提升兩成,且因品質優良,收購商愿意給出更高報價,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經濟收益的雙重提升。 優市場:嚴督規范交易 護好菌農“錢袋子” 在攀天閣鄉野生菌交易市場,村民用公平秤復核松茸重量后,順利完成交易。這一便捷安心的交易場景,源于縣紀委監委對野生菌市場亂象的精準整治——此前,維西野生菌市場曾存在商販壓價、短斤少兩等問題,菌農交易缺乏穩定保障,如今公平秤、價格公示牌的普及,讓菌農交易更踏實。 規范的市場秩序是野生菌產業發展的關鍵保障。縣紀委監委聚焦收購、銷售關鍵環節,成立專項監督檢查組,通過蹲點暗訪掌握市場動態、與菌農深入交流了解實際訴求、核查銷售臺賬排查違規線索等方式,開展全鏈條監督。針對發現的問題,督促縣市場監管局在主要交易市場設立公平交易服務站,統一配置公平秤,實時公示松茸、羊肚菌等主流菌種的參考價格;對流動商販實行“登記備案+明碼標價”管理模式,嚴厲查處惡意壓價、哄抬價格等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 如今的維西野生菌交易市場,松茸、牛肝菌等各類菌品分類有序擺放,價格、產地等信息清晰標注,交易過程中雖有討價還價,卻始終保持公平有序的氛圍,“維西野生菌”的品牌口碑也隨之逐步提升。 保安全:全鏈條督防風險 讓松茸成“放心味” “野生菌美味但風險高,從采到吃,每個環節都不能松!”縣紀委監委駐縣市場監管局紀檢監察組在專項督查中強調。松茸季也是野生菌中毒高發期,縣紀委監委將“舌尖安全”納入監督重點,推動行業部門構建“采摘—流通—餐桌”全鏈條防護網。 在采摘端,督促縣林草局、各鄉鎮在菌塘周邊設置“毒菌識別圖”警示牌,組織護林員、村干部入戶宣傳“不采不認識、不采幼小、不采污染區菌子”的“三不采”原則,通過鄉村應急廣播、微信公眾號推送毒菌識別要點和中毒急救知識;在流通端,督查市場監管部門加強對交易市場的抽檢,嚴防有毒野生菌流入市場;在消費端,推動餐飲單位落實“進貨查驗+留樣備查”制度,督促民宿、餐館對野生菌食材溯源登記,確保每一份上桌的菌子都可追溯。 從守護菌塘生態,到規范市場交易,再到筑牢安全防線,維西縣紀委監委以精準監督為松茸產業保駕護航。截至目前,全縣野生菌交易額穩步增長,僅攀天閣鄉今年松茸季交易額就達1100萬元,維西松茸地理標志產品溢價超20%,真正讓綠水青山里的“菌中明珠”,成為群眾端得穩、端得牢的生態致富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