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一年光陰如梭,從德欽縣條件最為艱苦的羊拉鄉一師一校,到如今的德欽縣示范小學,吉丁用自己的青春見證了德欽教育二十多年的滄桑巨變。他從一名懵懂的師范畢業生,一步步成長為備受尊敬的省級骨干教師,用滿腔熱忱和堅定責任詮釋了“人民教師”這四個字的千鈞重量。 2002年,吉丁從迪慶師范學校畢業。2004年6月,24歲的他踏上了前往德欽縣最偏遠地區羊拉鄉的征程。乘車兩天抵達羊拉鄉人民政府所在地后,剩下的路程只能依靠雙腳。第二天凌晨五點,吉丁從鄉政府出發,徒步整整一天,直到夜幕降臨才終于抵達羊拉村頂拉村民小組。映入眼簾的是一棟四面透風的土掌房、幾張殘破的桌椅板凳——這就是學校的全部家當。強忍住盈眶的淚水,他在這里開始了自己的教學生涯。
堅守云南最偏遠的羊拉鄉 吉丁在羊拉校區的一師一校、村完小、中心完小連續任教七年。面對極端艱苦的條件,他從未退縮。當時羊拉鄉的基礎條件極為艱苦,由于交通不便,來回一趟往往需要一周時間,加上鄉村公路經常因塌方中斷,他常常整個學期都留守在學校。即便是寒暑假回家,返校的路途也同樣漫長而艱難。 最讓他難忘的是,因為交通阻隔、通信不暢,在兒子出生一個多月后,他才在假期回家時得知自己當了父親。回首往事,吉丁感慨萬千:“在羊拉的七年,是我一生中非常難得的經歷。別人都說那里艱苦,但以平常心看待,羊拉其實是個好地方。“在他眼中,羊拉的鄉親們質樸熱情,特別尊敬老師——他們尊重的不僅是老師,更是知識本身,也因此格外重視子女的教育。吉丁的敬業精神與強烈責任心,贏得了當地群眾的一致贊譽。 七年間,他先后在羊拉鄉羊拉村頂拉村小任教兩年、羊拉村完小三年、羊拉鄉甲功中心完小兩年,把最寶貴的青春歲月奉獻給了德欽最偏遠的土地。在這片熱土上,他從一個青澀的年輕教師成長為成熟的教育工作者。由于責任心強、勤學善教,他所帶班級的教學成績連年在校區名列前茅。更令人振奮的是,調入羊拉鄉甲功中心完小后,他所帶班級取得了全縣第二的優異成績,這對于當時年年倒數的羊拉鄉來說,是個難得的跨越。正是這份亮眼的成績單,讓他在2011年,31歲時被調入德欽縣示范小學。
吉丁始終堅信,教師既要“愛生如子”,也要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他從不放任任何一名學生,始終在“可親”與“可敬”之間把握著教育的平衡點,用愛心和智慧點亮每個孩子的未來。 任教示范小學十四年來,他已送走五屆畢業班,每屆所教學科成績幾乎均名列全縣第一。憑借出色的教學能力、扎實的工作作風和言出必行的品格,2017年,吉丁被任命為德欽縣示范小學副校長,分管教學工作。難能可貴的是,擔任副校長的九年間,他從未離開過心愛的講臺,課時量與其他教師沒兩樣,至今仍然擔任高年級主科教師。 他是學校里最忙碌的人:備課、上課、管理,連假期也常常能在學校看到他為工作忙碌的身影。家人曾不忍心看他如此辛苦,勸他辭去行政職務——在他們看來,教學副校長是個“吃力不討好”的角色,付出多、肯定少。但吉丁從不計較這些,他常說:“承擔責任是做好一切的前提。”只要想到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孩子們更好的發展,他就覺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吉丁帶領教導處、教科室深入探索教育教學規律,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大膽推動課堂改革。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建立并落實了集體備課、公開課、研討會與閑聊式教研常態化機制,有效激發了教師隊伍的積極性,真正實現了“在交流中促進,在學習中提升”的目標。學校培養出一批骨干教師,全校教學水平得到穩步提升。
桃李滿園綻芳華 碩果累累譜新篇 二十一年的辛勤耕耘,讓吉丁早已桃李滿天下。如今,他教過的許多學生已經走上工作崗位,成為各行各業的棟梁之才。學生們時常結伴前來探望恩師——這總是吉丁最驕傲、最幸福的時刻。看著孩子們成長成才,是吉丁最為高興的事。 辛勤的付出終得累累碩果。他連年獲得教學成績獎,一大摞鮮紅的榮譽證書,默默訴說著他二十一年在一線教學的堅守與奉獻:他先后獲評縣級、州級、省級“骨干教師”稱號,2023年榮獲“迪慶州教育發展學科帶頭人”,2020年被評為德欽縣“優秀教育工作者”,2017年獲評州級“優秀教師”。在教學業績方面,他多次榮獲德欽縣學業水平測試一等獎,2016年獲得云南省教育基金會第二屆“星光獎”“優秀教師”殊榮。 從羊拉鄉的土掌房到省級骨干教師的講臺,吉丁老師用二十一年的堅守,書寫了一段扎根高原、潛心育人的動人篇章。他的故事,不僅是個人奮斗的縮影,更是鄉村教師奉獻精神的生動寫照。如今,他依然忙碌在校園里,用智慧與熱忱,繼續溫暖著雪域高原的課堂,照亮著孩子們前進的道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