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阿里地區本著“不讓一個非公經濟黨組織掉隊”和“提升非公經濟黨組織覆蓋面”的原則,緊抓改革發展機遇,堅持問題導向,采取有力措施,切實解決問題,強化了非公經濟黨組織作用,提升了非公經濟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進了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抓主體,著力解決引領能力不足問題。阿里地區積極引導非公經濟人士牢固樹立“四信”意識,營造爭先進位、勇于超越的良好氛圍。加強管理教育,結合“三會一課”制度和黨員日常教育工作,開展非公經濟黨建培訓會3次,培訓80余人次;組織非公經濟人士開展各類學習教育54次,觀看教育影片和參觀紅色革命基地活動12場,發放學習材料215份;關心非公經濟組織困難人士,走訪慰問“三老”黨員、困難黨員12人;組織非公企業開展籃球比賽、拔河比賽及重溫入黨誓詞、慶“七一”晚會等主題黨建活動7場,進一步加強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增強黨員歸屬感和企業團隊協作意識。 抓根本,著力解決黨組織薄弱問題。阿里地區抓住制度建設這一根本,全面推進“雙覆蓋”工程,一手抓黨組織發展,一手抓規范提升,采取掛靠、聯合等方式,強化非公經濟黨組織“雙帶”作用,明確非公經濟黨建指導思想、工作原則、目標任務、分屬界定,用制度管人管事,將1個黨總支、3個黨支部納入非公經濟黨工委直屬管理;根據行業系統分布情況,按照相鄰原則,新建非公經濟黨組織2個,有力帶動其他非公經濟企業參加黨建工作的積極性;圍繞“雙培養工程”、“雙找活動”,加大在非公經濟企業生產一線職工、專業技術骨干和經營管理人員中發展黨員的力度,今年,從非公經濟人員中發展黨員21名,吸收預備黨員21名,培養入黨積極分子14名;加強非公經濟黨建工作保障,全額返還黨員黨費并積極爭取專項活動經費,確保各項黨建工作落實;以完善工商聯機構為依托推進非公經濟黨建,加大對噶爾、改則兩縣成立縣級工商聯工作的指導力度,兩縣工商聯會員人數增至32名。 抓首要,著力解決服務能力不強問題。阿里地區通過深入調研、座談等形式,收集梳理找準影響制約地區非公經濟發展的11項困難問題,積極發揮黨組織集中力量辦事的優勢,匯報爭取、積極協調,有關問題相繼得到解決;立足阿里非公經濟發展形勢和實際需要,加強與金融系統的協調配合,多次組織開展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借貸難問題專題金融知識講座,并積極爭取金融系統相關支持,拓寬了非公經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融資借貸渠道;幫助非公經濟企業申報扶持項目,落實專項資金150萬元,申報專項資金項目5個;協調解決3家建筑企業工程項目評審資金返還難問題,涉及資金3584.6萬元;籌措20萬元資金,幫助阿里港城免蒸加氣磚廠解決資金周轉難問題,確保該企業新產品正常生產;積極做好光彩事業項目跟蹤銜接工作,多次邀請相關企業到阿里實地調研考察,并主動前往拉薩和內地有關省市跟蹤銜接光彩事業項目,大力推動項目落實。(西藏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