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當前,全省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處于整改落實、建章立制環節,這是整個教育實踐活動取得實效的關鍵所在。活動最終取得什么樣的成效?向群眾交出一份什么樣的答卷?社會關注、群眾期待。 教育實踐活動越是深入開展,群眾越關心反“四風”實績,也越在意所作承諾的兌現、整改措施的落實及效果。針對活動前一階段查擺出的具體問題,能否得到回應和真正的整改落實,成為對各地各單位教育實踐活動成效的直接檢驗。 從今日起,本報推出“整改答卷”專欄,陸續報道各地各單位認真抓好整改落實,把教育實踐活動引向縱深的有效舉措和社會反響,敬請關注。 保山市在去年以來推行全市農村試點的基礎上,圍繞“6995”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平臺實現區域、行業全覆蓋的目標,不斷加大推廣力度,拓展服務功能,逐步由農村向鄉鎮、城市社區、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延伸,努力打造“6995”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平臺升級版。 “6995”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平臺是保山市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聯系群眾、組織群眾、服務群眾、方便群眾的創新舉措,該市將傳統的社會治安“十戶聯防”與現代通信技術相結合,探索出“十戶聯防+通訊手機+互聯網”的基層社會治理模式,有效貫通了干部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自2013年5月在全市農村試點推廣以來,“6995”以其方便、快捷、實惠的特點,以及“治安聯防、警民互動、鄰里互助、生產互幫”四大功能,受到廣大農民群眾的喜愛。 為使“6995”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平臺創新成果得到更好的推廣應用,今年4月以來,保山市投入475萬元專項經費,通過召開現場推進會、加強技術培訓和宣傳引導、開展專項督查落實等措施,于6月底前完成了全市農村“6995”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平臺推廣應用,并將于今年底前完成全市城鎮社區的推廣應用。 保山市鼓勵通信企業加大社區(村)基站建設,確保移動信號全覆蓋,同時研究補助政策,保障社區(村)“6995”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平臺用得了、用得起、用得好。目前,各縣區以10至20戶為一個群組,積極配合有關企業做好信息收集、錄入工作。在城市社區,根據地理布局、樓宇街巷等要素,科學劃分網格,由志愿者擔任網格員;在農村以村民小組或自然村劃分網格,并由調解員、綜治維穩員、大學生村官、村(居)民小組長等擔任網格員;在機關事業單位,以辦公樓、單位、黨支部、工作集體等劃分不同形式的網格,明確負責人,提高單位的溝通、協調、組織能力。 截至8月底,保山市共劃分11468個網格,配備網格員11468名,并設立了52500個群組,加入“6995”信息平臺的群眾已達63萬戶,惠及群眾200多萬人。 隨著普及推廣力度的加大,“6995”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平臺的功能作用已經得到轉變和提升,逐步從治安聯防、警民互動、農戶互幫、生產互助向市場信息發布、黨務公開、政務公開、政策宣傳、技術咨詢等領域拓展。 “6995”,諧音為“來救救我”。這幾個看起來簡簡單單的數字,通過一部手機和互聯網構建起一個服務平臺,經過試點、推廣,成為保山市黨員干部有效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組織群眾、方便群眾的重要手段,搭起了干群之間的連心橋,在全省創造了打通基層建設、政策落實、社會治理、服務村民、邊防鞏固五個“最后一公里”的成功典范。 “6995”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平臺建設,從試點到全面鋪開,僅僅一年多的時間,就成了保山市廣大群眾生產生活中離不開的“百事通”,目前全市參加“6995”平安建設信息平臺的用戶達到了63萬戶,惠及群眾200多萬人,實現了政府、企業、群眾的三贏效果。為什么“6995”會有如此大的魅力,近日,記者再次走進保山實地采訪。 打通基層建設“最后一公里”—— 村里有了一支“不走的工作隊” 長期以來,廣大山區群眾面臨“遠水難解近渴”的現實困難,各級黨委、政府著急,群眾日思夜盼。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保山市委書記李正陽、市長吳松等領導帶頭深入基層廣泛調研,與群眾促膝談心,讓群眾提意見。在征求的諸多意見中,邊遠山區群眾發生困難不能及時得到救助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就是其中最迫切的一個方面。 強烈的問題意識,促使保山市積極探索聯系服務群眾的新路徑。2013年5月,市委政法委攜手保山移動公司,采取市場化的運作模式,以“簡單、便捷、實惠”為原則,以10至20戶農戶為基礎網格,與現代通訊技術相結合,開發了“6995”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平臺。從此,找到了破解長期困擾黨委、政府和山區群眾的一把“新鑰匙”。 記者從昌寧縣耇街鄉新廠村提供的網格圖中看到,全村900多戶農戶被劃分為三級網格,即以村委會為單位,劃分為一級責任網格;以自然村和村民小組為單位,劃分二級責任網格;以“十戶聯防”為單位,劃分三級責任網格。在第三級網格中,全村900多戶農民被分為48個群組,每個群組有10至20戶農戶,每個群組由一名中心戶長負責。 新廠村啊度路村民小組的群眾說,中心戶長就是群眾身邊永遠不走的工作隊,只要一撥打“6995”求助,中心戶長總是會第一個來到大家身邊。 “中心戶長充實了基層黨組織直接聯系服務群眾的力量,為群眾辦事的效率更高了。”新廠村黨總支書記左玉春感慨。 在創建基層服務型黨組織過程中,昌寧縣更戛鄉西桂村黨總支還利用“6995”信息平臺,探索出一條“片區化管理、組團式服務”的新路子。村黨總支根據轄區面積較大、村民居住分散的實際,把865戶農戶劃分為四個片區,分別建立黨支部,并按照10戶為“一班”的方式,把村民小組編為若干個“班”,指定一名無職黨員或村民為“班長”,利用“6995”群組,把聯系服務群眾的觸角延伸到每一個角落、每一戶家庭。 如今在保山市,村(社區)黨組織都把無職黨員定為“6995”群組的第三級責任網格中心戶長,使27000多名無職黨員發揮帶頭作用,有效推進了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夯實了基層力量。 平日里,中心戶長們充分發揮“6995”“一呼九應”的功能,與群眾同吃苦、共歡樂,爭做體察群眾冷暖的“溫度計”和群眾身邊的“貼心人”,也成了各級黨委、政府聯系服務群眾的“千里眼”。 打通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 惠農政策落到農村最基層 “長期以來,中央不斷出臺惠民政策,向農村傾斜的力度不斷加大,但惠民政策‘走在路上’、落實不下去的現象在個別地方一定程度的存在。”保山市近年來通過深入開展領導干部蹲點活動后,不少領導干部下基層時發現此類問題。 “農村低保、居民養老保險、新農合及各種補貼補助、扶貧救濟款等在落實過程中,被基層干部優親厚友、擠占挪用、私吞克扣的現象并沒有完全杜絕,這嚴重損害了黨群干群關系。”在征求意見中,不少老百姓反映:目前國家有哪些惠農政策?哪些是關照特殊人群的?農民特別是只剩下“孩子、老人和狗”的留守村莊的村民們,對此并不太了解。 “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是政策的末梢,只有打通‘最后一公里’,黨的惠民政策才能真正起到實效,黨的執政基礎才會更加堅實牢固。”初秋時節,在保山市采訪,各級基層黨組織負責人都有此共識。 保山市堅持以民情民意作為干部轉變作風的“風向標”,各級基層黨組織充分利用“6995”平臺方便、快捷、實惠的特點,把黨的各項方針政策送到百姓身邊,并自覺接受群眾監督。 施甸縣姚關鎮姚關村結合群眾最關心的農村低保、新農合、計生政策等熱點問題,一方面通過干部下鄉聯戶宣講政策,一方面通過“6995”平臺,與群眾“零距離”開展政策宣傳,增加惠民政策執行的透明度,打造了一條宣傳惠民政策的“綠色通道”。 隆陽區水寨鄉海棠洼社區村民楊有濟說,自從開通了“6995”,上級的惠農政策就沒有打過“折扣”,社區黨支部通過網格群組逐級宣傳,政策直接走進了千家萬戶。 為了防止“中梗阻”現象,海棠洼社區黨支部還通過直接撥打群眾電話或入戶走訪進行抽查,隨時掌握各項政策落實到位的情況。社區黨支部書記楊德和說,“6995”不僅發揮了昔日大喇叭的作用,還讓惠民政策“曬”在了陽光下。 “‘6995’的推廣運用,目的之一就是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市委政法委有關負責同志表示,“6995”信息平臺的搭建,就是要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向群眾宣傳政策。 記者了解到,過去村里有事,要先召集小組長開會,再通過小組長傳達給村民,既費時又費力。眼下在保山市的農村(社區),無論是政策宣傳、農村醫保、低保、村務政務公開等,都可以通過“6995”信息平臺直接安排、通知或宣傳到群眾當中,真正實現了“一竿子插到底”,惠民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實到了農村基層的“神經末梢”。 ? 打通社會治理“最后一公里”—— 百姓身邊多了一道“平安符” 家住龍陵縣平達鄉小河村的村民陳家仁,在今年初東拼西湊了6800元錢,并購買了84斤重樓種,晾曬在自家房屋二樓,準備到雨季下種。今年5月25日這天,陳家仁從村里的小賣部回家后,發現院子里掉著幾顆重樓,他跑上二樓一看,80多斤重樓種不翼而飛了。這可嚇蒙了陳家仁。 情急之下,陳家仁撥通了“6995”。三四分鐘后,周圍的群眾和駐村民警先后趕到他家,一起查看現場。其中一名村民提供線索:“半小時前,我在路上遇到一個騎摩托車的外地人,載著一袋東西往村口去了。” 民警根據村民提供的線索,迅速從小路出警追了出去。一小時后,嫌疑人被抓住,陳家仁的重樓種失而復得。陳家仁舉著手機激動地說:“幸虧有了‘6995’,幫了我家大忙啊。” 該市綜治辦的一名干部介紹,眼下在保山市的廣大農村,“6995”已成了“110”報警電話的有益補充。當農戶遇到入室盜竊、搶劫搶奪等不法侵害時,直接撥打“6995”,駐村民警接到報警電話后,迅速出警,就會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了解案情,減少不法侵害給村民帶來的傷害,達到警民互動的目的。 70多歲的蘇為孝老人家住施甸縣仁和鎮勒平村,兒子、兒媳經常外出打工,平時家里就只有老兩口帶著孫子、孫女生活。去年10月20日深夜,晾曬在二樓的一排排火腿,給家里招來了賊。 因為兒女不在家,他不敢出門,就趕緊撥打了“6995”求助。 “喂。你好。我是仁和派出所民警。”“我是蘇為孝,今晚有人翻我家圍墻,請你們盡快過來看看。”“好的,我馬上過來,你在家里要注意安全。” 蘇為孝回憶:“電話打出四五分鐘后,社區民警和村里面的綜治維穩員都到我家來了。”“有了‘6995’,就有了安全感。” “6995”為何能讓群眾如此信賴,不僅因為它簡單好記、操作方便,不增加農民負擔,更重要的是大大縮短了突發情況時應急響應的時間。 仁和鎮派出所民警楊金隆介紹,以前群眾撥打“110”報警求助,這個電話首先會轉到縣公安局的指揮中心,然后轉到派出所,最后又轉到警務室,這無形之中就會產生時間差。現在群眾直接撥打“6995”報警,民警可以直接從平臺上看到是哪戶報的警,可以迅速出警。 “同在一個村、就是一家人”。“6995”實現了鄰里守望、群防群治的社會治理目標。 “6995”有效提高了預防、發現、打擊違法犯罪的能力,調動了人民群眾參與群防群治的積極性、主動性,實現了廣大農村發案少、秩序好、群眾滿意的目標。今年上半年,全市公安機關刑事案件立案數下降1.85%,破案率上升28.39%,治安糾紛減少64.98%。 打通服務村民“最后一公里”—— 小號碼實現鄰里互助“零”距離 家住昌寧縣瀾滄江邊的嚴加廷一家有5口人,兒子、兒媳和孫子常年在外打工,家中只剩老伴和自己,一場突如其來的病痛讓老兩口發慌了,立即給遠在浙江打工的兒子打電話。他兒子接到電話后焦急萬分,突然想到了村里給大家創建的一個“群號”——“6995”。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嚴加廷的兒子撥通了“6995”電話,群組里的村民同時接到了電話求救。很快,周圍的村民紛紛趕到,年輕人迅速騎著摩托去請來了醫生,年長的在家幫忙照看,最后老人脫離了危險,身體逐漸好轉起來。 事后,嚴加廷的兒子不放心,決定結束打工,回家陪老人,嚴加廷知道后連說:“不用!不用!有了‘6995’,我就有了護身符!” 原來,加入了“6995”群組后,當村民發現山洪、暴雨、泥石流、滑坡、地震、火災等以及急重病人發病需要組織力量幫助救援時,直接撥打“6995”告知鄰里,就能在最短時間內實現鄰里互幫。 不止是嚴加廷老人,在保山市廣大農村, 通過撥打“6995” 得到幫助的群眾比比皆是。 龍陵縣松山村三組村民施必升在離家2公里的路上駕駛摩托車,不小心摔跤了,身體被摩托車壓在地上,不能開展自救。情急之下,他撥打了“6995”,鄉親們接到語音呼叫后立即趕來救援,把他送到了縣醫院治療。在他住院期間,鄰居們還幫他家收割了稻谷、玉米等作物。出院后,施必升逢人便夸:“有了6995,鄰里互助,家里有事真方便!” “6995”的出現,使廣大村民在搶收搶種烤煙、甘蔗、茶葉、蠶桑、大春等需要幫忙時,直接撥打“6995”說明情況,就會在最短時間內獲得群體的幫助。 在施甸縣仁和鎮勒平村,60歲以上的老人有近500人,且大多是兒女外出務工的留守老人。現在,村里的老人們生病或發生其他困難,只要撥打“6995”,群組里的人都會從四面八方趕來相助。“‘6995’,撥一撥就靈。 ”70歲的村民段從風一臉笑容。 據了解,截至目前,群眾通過撥打“6995”超過2萬多條次,累計挽回各類經濟損失1000多萬元。 “6995”,成了保山市新時期黨員干部直接聯系、服務、組織、方便群眾的新鑰匙,“最后一公里”變成了“零公里”。 打通鞏固邊防“最后一公里”—— 邊境線上又一張“防控網” 保山市與緬甸山水相連,共有騰沖、龍陵兩個邊境縣,國境線長達167.78公里。 近年來,按照保山市開展“城市一張網、農村一道崗、邊境一面墻”3個1工程的要求,騰沖縣、龍陵縣把平安邊境建設作為重要抓手,通過實施“墻基工程、墻網工程、墻堡工程”,構建了“基層政權固邊、制度建設保邊、聯防體系護邊、民生保障穩邊”的邊境平安建設模式。 騰沖縣積極推行農村網格化服務管理,推廣運用“6995”信息平臺,目前已在全縣213個村委會的11萬個家庭中,按照10~15戶組成一個群組,建成1萬個“6995”十戶聯防網格,每個網格明確一名戶長為網格員,發揮了宣傳員、信息員、報警員、巡邏員、調解員、治安員等六大員的作用。群眾加入“6995”信息平臺后,全力支持配合駐地軍警做好邊境管理工作,形成了村村是哨卡、戶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防控格局。 今年3月,位于邊境線上的騰沖縣滇灘鎮聯族社區的棋盤石、淡酒溝、橫山等小組連續發生了多起摩托車被盜案。通過建立起“6995”信息平臺后,廣大群眾與邊境聯防隊、義務巡邏隊聯合編織了一張“防控網”,有效遏制了案件的發生。 龍陵縣通過建立“6995”信息平臺,在邊境線上的木城鄉建立了“橫向+縱向”的聯動體系,以警務區為“網點”,在邊防派出所、邊防連隊所在地和村委會建立第一級網格,邊境一線自然村為第二級網格,邊境線、通道出入口、渡口為第三級網格。 “6995”,在滇西邊境線上深化了愛民固邊戰略,為邊疆安寧筑起了一道“鋼鐵長城”。 如今,“6995”以其方便、快捷、實惠、可推廣、可復制的特點,已在全面深化改革、踐行群眾路線的路上,越走越遠。目前在保山市,圍繞 “6995”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平臺實現區域、行業全覆蓋的目標,在農村試點推行的基礎上,不斷加大推廣力度,拓展服務功能,逐步由農村向鄉鎮、城市社區、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延伸。“6995”還被廣泛運用于單位通知召開會議、開展集體活動、開展黨務政務公開等事項。 市委書記李正陽表示,下一步保山市將認真總結經驗,不斷完善提升“6995”信息平臺建設水平,豐富網格化服務管理內涵,擴大外延,努力將其打造成聯系群眾的“直通車”、組織群眾的“助推器”、服務群眾的“連心橋”、方便群眾的“快車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