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來,昌都按照“大城建、大產業、大發展”的思路,大力實施“提升中心、創建新區、發展鄉鎮”戰略,一批涵蓋道路、橋梁、學校、通訊、公 園、供水、防洪等市政項目已投入使用。“十二五”進入了收官階段,回想這5年,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民利當頭、名聲在外,在這些變化中,群眾生活一 天比一天紅火,昌都形象一天比一天了得。 基礎設施建設有序 城鎮化率達21% “十二五”時期,昌都市國民經濟總體呈現持續健康發展態勢,各項經濟指標連續保持兩位數增長。截至2014年,昌都市生產總值增速、社會消費品零銷售總額增速、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均列全區第一;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列全區第二;固定資產增速列全區第三,創歷史新高。 “十 二五”時期,昌都市以昌都鎮老城區為重點,投資68.7億元,全面啟動舊城改造工程。截至目前,舊城改造搬遷居民1300多戶,實施卡若區城鎮周邊山體上 非法私建治理1867戶,分兩期實施,第一期600多戶已全面啟動;房屋拆遷總面積達27萬平方米,整理土地面積約25萬平方米,市政配套建設占地5.5 萬平方米。 自治區昌都工作會議確定“十二五”時期投資445億元實施151個項目支持昌都發展。編制完成城市整體發展規劃和60個重點鄉鎮 規劃編制,縣城及重點鄉鎮基礎設施、保障性住房等工程進展順利,城鎮化率達21%。全面啟動28個鄉(鎮)基礎設施提升工程、57個集中安置點2520戶 民房重建工作,完成16030戶民房維修加固工作,3770戶受災群眾喜遷新居。 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預計達到6103元 今年是 “十二五”收官之年, 記者從昌都市發改委獲悉,今年1—9月,全市生產總值(GDP)預計完成100.1億元,同比增長24.2%(現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預計完成6.5億 元, 同比增長6.7%;固定資產預計完成150億元,同比增長15%;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2.1,商品零售價格指數102.5。 昌都市扶貧開發工作堅持多措并舉,創新扶貧開發機制,扶貧、農發各項工作扎實推進,帶出了一份令人鼓舞的成績單:“十二五”以來,累計實現減貧近12.4萬人。 “十二五”時期,昌都市城鄉居民收入和經濟增長保持同步,特別是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較快增長,今年前三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達到6103 元,同比增長12.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達到17108元,同比增長11.2%;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基本形成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 與此同時,昌都市消費結構不斷升級,今年前三季度,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完成26.4億元,同比增長14%; “六個新型昌都”建設深入開展,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穩定。(西藏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