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養蜂促增收 “養胡蜂簡單方便,我們村很多人都加入了黃氏蜂業有限公司的養殖胡蜂,他們公司的人負責安放、管理蜂巢,蜂子會自己找蟲子吃,村民只是平常看看有沒有人為的破壞,蜂蛹也是他們公司的人來收。養胡蜂不占耕地不砍樹還掙錢,太劃算了。”龍陵縣龍山鎮河頭村村民王家華說,他自己也養了15窩胡蜂,今年預計收入兩萬多元。 近年來,龍陵縣積極探索發展林下生態養蜂新興產業,成立了龍陵縣蜂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規范養殖管理,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有力推動了蜂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2015年,完成放養胡蜂5000窩,生產蜂蛹50噸,釀制“蜂子酒”39噸,提取初蜂毒原液5.6公斤,培訓學員800人次的生產任務,預計實現產值3500萬元。 龍陵縣胡蜂產業的快速發展,是整個保山市林下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當下,保山市林下經濟發展方興未艾,林下經濟多門類、多種類協同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各縣(市、區)依托當地資源優勢和氣候優勢,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林下經濟,形成了以石斛、草果、中草藥、食用菌、森林蔬菜、觀賞苗木等為主的林下種植產業;以豪豬、黃山羊、鴕鳥、竹鼠、穿山甲、胡蜂等為主的林下養殖業;以騰沖火山熱海、北海濕地、云峰山等為代表的森林生態旅游業;以核桃、油茶、糯橄欖、堅果為主的林果采摘業。 在推進林下經濟發展過程中,保山市不斷加大林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力度,積極支持和發展林業企業、林業協會、林業專業合作社,形成了“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基地”的運行機制,建成了一批具有區域特色的石斛、糯橄欖、草果、重樓、野生菌、野生動物馴養繁殖的林下經濟產品集聚區。目前,全市從事林下產品加工企業48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9戶),專業合作社118個(其中省級示范社40個)。 保山市、縣(市、區)兩級林業科技推廣和研究機構積極發揮技術推廣和對外交流的優勢,通過與科研機構、科研院校合作,積極開展林下經濟開發和關鍵技術研究,先后完成了石斛種苗繁育、藥理實驗、營養成分分析、豐產栽培技術研究,胡蜂蜂毒精煉,林下套種中藥材試驗示范及中藥材GAP標準化種植等科研項目20余項,成果獲得省部級獎勵1項,市級獎勵8項,獲得專利10余項,有力支撐了林下中藥材經濟發展。截至今年9月,保山林下經濟經營面積達50.16萬畝,預計產量11萬噸,產值29億元。 (云南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