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之根—石月亮 高山流水酒文化 民族大團結的盛會——闊時節 怒江旅游最近大事不斷。 5月14日,《怒江州脫貧攻堅旅游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5年)》正式啟動實施。 5月16日,獨龍江國家公園和怒江大峽谷國家公園正式獲批。 吸引世界目光,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怒江旅游奔出大峽谷,款款亮相。 清晰的布局已然明朗:那就是力爭用10年左右的時間,把怒江大峽谷國家公園、獨龍江國家公園打造成世界知名旅游品牌,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建成國內外知名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和面向南亞東南亞的旅游集散地,把旅游業培育成全州脫貧攻堅的主導產業、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民生產業、拉動全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 通過實施創新驅動、品牌引領、產業融合、項目帶動、綠色發展五大戰略,積極培育怒江大峽谷旅游帶和瀾滄江旅游帶。到2025年,怒江州將實現接待國內外旅游人數突破10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突破250億元,游客人均消費2500元以上的目標。 秘境怒江,人神共居。 這里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腹地,大峽谷自然風光神奇瑰麗,峽谷石月亮,盈盈掛空;怒江第一灣,鬼斧神工;獨龍江秘境,遺世獨立;人神共居丙中洛,恍如仙境……行走在大峽谷,步步為景,處處是畫;山險嶺峻,甘泉如織,那些數不盡的花卉草木,更是把群山峻嶺裝點得花團錦簇,如畫如詩。 “兩山夾一江”的巨大峽谷是生物多樣性的母體,更孕育了峽谷兒女的性格——豪邁,多情。 在幾乎沒有幾畝平地的峽谷中,各族兒女“生、耕、勞、作”,創造了人類史上人與自然和諧生存發展的奇跡。他們骨子和血液里流淌著對山川河流的敬畏,懂得與自然的相融相生。 不同的民風、文化、生活習性和諧融洽,基督教、天主教、佛教、道教共生共存,構成了怒江原生態的、民族多元化的世界文化遺產。 天籟般的傈僳族多聲部合唱,獨一無二的獨龍族女性文面文化,都在輕柔地訴說著一個個峽谷中的民族對生活的熱愛和堅守。 世外凈土丙中洛 如畫美景秋那桶 “飛越”大江過溜索 走進怒江,你不僅能體驗到大自然的靈性,還能感知民族性情的濃烈。 每逢傈僳族的闊時節、澡塘會,怒族仙女節、桃花節,普米族情人節,獨龍族卡雀哇節,勒墨人尚旺節等節慶,各民族同胞歡聚一堂,服飾爭奇斗艷,歌舞盛宴,通宵達旦,構成了一幅和諧美好,民族大團結的生活畫卷,更把人帶到一種返璞歸真的自然狀態,讓人不自覺地被感動,被激發。 這些豐富多樣,唯一性強、特色鮮明、組合度好的世界級旅游資源,讓怒江具備了打造以科考科普、探秘探險、康體健身、生態旅游、文化體驗、休閑度假為特色的國際級勝地的優勢資源條件。 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的大幕已經拉開。 今天的怒江,不再遙遠。傈僳族四聲部演唱、上刀山、下火海、擺時等傳統民俗文化蜚聲四海;以郁伍林、阿土為代表的鄉村旅游達人如雨后春筍,逐步發展壯大;以老姆登、秋那桶為代表的鄉村農家樂遍地開花…… 文化和資源稟賦的獨一無二,人文和自然榮光交相輝映,給了怒江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的信心。這個“一年四季游,一日游四季”之地,正吸引著國內外學者、游客紛至沓來;那些怒江美景,怒江故事,也正隨著奔涌的怒江水,向外遠播。(云南網) 神秘獨龍江 仙境聽命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