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有當地村民懷疑這些‘天坑’是過度釆煤所致,但這僅僅只是懷疑,最終必須依法依規由相關具有資執的測定權威機構來確定”。10月12日,麗江市寧蒗縣相關部門表示對在寧蒗境內發“天坑”的現象表示關注,但“天坑”形成原因還需要權威機構進行鑒定分析。 寧蒗發現近百“天坑” 村民懷疑是過度釆煤所致 日前,云南省麗江市寧蒗縣境內背洛山發現近百個大大小小的“天坑”,當地村民說,他們懷疑是過度開釆煤炭所致,希望關閉影響村民生產生活的礦井。 10月12日,記者在當地村民的指引下,在寧蒗縣戰河鄉與跑馬坪鄉接壤處看到,沿線開采煤炭的礦井有的已停產多年,有的還在開采中。背洛山即是此煤炭開采區內的一個小山系,其山系周邊有多個煤井在開采。 在背洛山的山路右側,有多處“天坑”,這些坑,呈現出不規則的圓形沉陷形狀。稍小的直徑約有3米至5米,沉陷深度約在1米多,稍大的直徑約有8米至16米,沉陷深度約在1米至2米多。 在這些“天坑”附近,還有較大的山體斷裂帶和曾發生泥石流及山體塌陷等痕跡。村民告訴記者,這樣的“天坑”和斷裂帶,在背洛山上有幾十處。 村民介紹,出現“天坑”的山地,過去都是村民種糧的土地,現在大多數己經無法耕種。這些“天坑”的成因,村民懷疑是長期以來過度開釆煤炭所致。 寧蒗縣國土資源局地質環境部門在接到記者反饋的信息后表示,將及時派出工作人員到現場了解調查。 寧蒗地質災害較為頻繁 部分村民已搬遷避險 13日上午,記者在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分別采訪了安監、國土、跑馬坪鄉、煤礦企業相關負責人等。 記者在該縣相關部門會同介紹情況中得知,寧蒗縣背洛山附近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情況反映,寧蒗縣政府相關領導高度重視,目前已有9戶羊場二組村民因地質災害獲助搬遷避讓。 寧蒗縣背洛山附近生態環境不斷惡化 寧蒗縣背洛山附近生態環境不斷惡化 寧蒗縣背洛山附近生態環境不斷惡化 寧蒗縣跑馬坪鄉政府鄉長楊新海介紹,羊場二組(自然村)屬于山區,有農戶70戶,有人口247人,勞動力124人。2015年7月因降雨量較高,該村遭受不同程度的泥石流、山體滑坡的災害,經鄉黨委政府組織領導小組實地查看災情后,發現羅阿尾等9戶村民房屋、畜圈等遭受災害較為嚴重,災害已嚴重影響他們的生產生活。對此,鄉政府向縣國土等部門及時上報了“關于請求解決羊場二組羅阿尾等九戶村民因地質災害搬遷避讓的報告”。據鄉政府提供的花名冊,9戶村民因地質災害爭取到相關補助共18萬元,讓羅甲哈等9戶村民每戶領到了2萬元的搬遷補助場款,到今年6月25日已全額發放到戶。 10月12日,記者在多個煤礦井口現場看到,除整合后批準的井口外,按規定停產的井口都貼上了封條,并用鐵鎖鎖住了井口的鐵門。 從寧蒗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了解到,2014年4月寧蒗縣安全生產委員會根據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全省9萬噸/年及以下煤礦停產整頓的通知》并下發該《通知》到各鄉(鎮)人民政府、各煤礦企業。為不折不扣的將全縣煤礦停產整頓工作貫徹落實到位,堅決杜絕明停暗采現象的發生,切實做到真停、真改。經縣安委會研究決定對五對停產整頓礦的生產礦井及其他煤礦實行專人盯守、每日一巡查的工作機制。要求各負責盯守領導及工作人員立即開展督促落實煤礦停產整頓工作,立即深入到礦井一線督查,切實將轄區內停產奎頓工作落到實處,確保真停、真改。并按照誰盯守、誰負責的原則,若出現違反規定擅自組織生產建設,導致安全生產事故發生的將嚴肅追究盯守人員的責任。(云南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