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古城區圍繞“誰來扶”“去扶誰”“怎么扶”三大問題,理清工作思路,明確方法路徑,實施精準施策,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階段性成績。 全區上下總動員,解決了“誰來扶”的問題。全區實行脫貧攻堅黨政“雙組長”領導,嚴格落實“一把手”責任制,堅持高位推動,層層傳導壓力,強化責任體系。統籌省、市、區、鄉四級掛包力量共3148名干部職工進行掛聯幫扶,確保每一個貧困戶都有干部職工結對幫扶。派駐30支駐村扶貧工作隊、156名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嚴格按照各時間節點,扎實開展好各階段幫扶工作。各掛聯幫扶單位2016年投入的到村到戶到人幫扶資金總額達1100多萬元。通過掛聯單位幫扶,貧困戶發展產業能力、居住條件、生活環境有了明顯提高。“掛包幫”“轉走訪”定點扶貧工作機制也成為全區實施到戶精準幫扶的重要人力保障和主要扶持資金來源。 嚴格執行精準識別標準,明確了“去扶誰”的問題。全區嚴格建檔立卡貧困戶篩查,深入開展“五看五查”“三評四定”“回頭看”和集中自查整改等工作,特別是開展貧困對象動態管理工作以來,全區完成了21293戶93149人遍訪和入戶核查工作,遍訪率、核查率達100%。目前,全區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78戶591人,確保扶貧對象精準、脫貧靶心聚焦。 強化政策指導,落實十大專項脫貧行動,解決了“怎么扶”的問題。全區把中央、省、市制定的“五個一批”“六個精準”“八項措施”等脫貧攻堅政策與古城實際充分結合,制定出臺了“三個一百萬”“易地扶貧搬遷”“掛包幫”“轉走訪”“駐村工作隊管理”等一系列政策性、制度性配套文件,組織實施了產業和就業、易地扶貧搬遷、生態保護、教育扶助、基礎設施建設、“互聯網+”、產權收益、金融扶貧、社保兜底、醫療救助十大專項脫貧行動。這些政策文件和專項脫貧行動明確了政策依據、項目和資金來源等重大問題,為全區強力推進脫貧攻堅工作提供了思路、辦法和路徑。特別是全區出臺的“三個一百萬”脫貧攻堅惠民工程,對因病返貧、因學致貧和缺乏產業發展資金的貧困戶進行為期5年的長效幫扶,去年共發放幫扶資金125.64萬元,惠及全區所有建檔立卡戶。“三個一百萬”經驗被省考核組稱為“全省獨有”。 經過一年多的幫扶,全區建檔立卡貧困戶從293戶999人減少至178戶591人,已經退出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得到同步鞏固提升,全區5000多相對貧困人口脫貧成果得到持續鞏固。兩個建檔立卡貧困村中,金江鄉普勤村已實現脫貧出列,文化街道拉馬古社區達到脫貧出列標準。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有序推進,切實改善了易地搬遷戶的生產生活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