廁所和如廁,一件千百年來不登大雅之堂的小事,卻被習近平總書記40多年來持續關注,最近,他又再次作出重要指示:“廁所問題不是小事情,是城鄉文明建設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區、城市要抓,農村也要抓,要把它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具體工作來推進,努力補齊這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p> 小康不小康,廁所是一樁。 九十年代初拉薩市的13個公廁 1992年,我第一次進藏。同行的是位在西藏工作多年的老大姐,她從朋友那里借來兩輛自行車,帶著我滿拉薩城跑。我們時常會在鬧市區碰見一些人蹲在地上,好一會不起來?!八?她們干啥呢?”“上廁所,”老大姐的話讓我大吃一驚,“這是游牧生活的遺風?!彼€帶我專門騎到一些新式建筑前,讓我自己下車去看。走近,發現是新修的公共廁所,琉璃綠頂,白瓷墻面,十分搶眼。但離著十來米,就已經是臭不可聞了,滿眼所見,到處都是便溺,幾乎無處落腳,但老大姐卻一直看著我,示意往里進。我捂著鼻子,跳躍著沖進公廁,再次大吃一驚!里面干干凈凈,可以說是一塵不染!雖然是蹲坑,但里面什么都沒有,明顯很少人使用。不過它的外圍,倒是成了名符其實的“公共廁所”!老大姐帶著我,連著轉了好幾個,都是同樣的情況。她說,藏族早先騎在馬上東征西戰,就像格薩爾王一樣,如廁自然都是在野地里隨時解決。過了多少年,這種遺風還有跡可尋,就是我們在拉薩街頭,到處碰見人隨便“解手”,無關他/她衣衫光鮮不光鮮。這些公共廁所,是拉薩市洛嘎市長修建的,一共修了13個,雖然人們不進去,但好歹也有所集中,減少了街頭隨處便溺的情況。 ![]() 八廓街整治后,煥然一新的公共衛生間。 國家對布達拉宮維修,首先完成的是德央廈廁所 昨天與拉薩一位老朋友閑聊,說起廁所,她脫口而出,“布達拉宮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廁所”。我們議了一下,松贊干布(617-650)為迎接文成公主進藏,在紅山上修建布達拉宮,據說有999個房間,里面該有多少個廁所?!雖然后來雷電火災,這些房間所剩不多,甚至一度只剩法王洞,后來五世達賴喇嘛(1617-1682)修了紅宮白宮,但廁所總是一直要用的。因為紅山本是觀世音菩薩的第二殊勝地,達賴喇嘛又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這座宮殿無比殊勝,似乎從建成之后,數百年來,甚至連其棄物垃圾,都被存放在其地壟中,從不倒到宮外的其他地方。 1984年6月,布達拉宮強巴佛殿因電線短路,引發了一場火災。由于干部群眾踴躍撲救,火勢很快被撲滅,但這場火災卻給相關部門提了個醒。國家文物局派員進藏調查,發現這座歷世達賴喇嘛的駐錫之所內部殘損狀況觸目驚心:木結構蟲蛀、腐朽、拔榫、斷裂、扭曲、變形相當普遍,有些地方的梁、椽已朽如粉狀,隨手一抓就掉一大把,完全失去承重作用……再查布達拉宮的維修檔案,發現幾百年來,歷代達賴喇嘛也對建筑的殘損狀況進行過許多次勘察,做過一些小型維修,比如1820年,孜猜德列空(原布達拉宮管理機構)報告:“布達拉宮……德央廈(東歡樂場)的公用廁所早就險情嚴重,如今一個墻角的石墻倒塌,其余上下樓下沉,墻體開裂。” 1988年10月25日,中南海發出了《國務院關于維修布達拉宮的批復》,指出:“布達拉宮是我國歷史文化遺產中輝煌的瑰寶,維修好布達拉宮……對于保護文物、弘揚祖國文化、開發旅游業等,都有重要的意義”,并明確中央為布達拉宮維修工程投資3500萬元(最后增加至5300萬元),確定成立布達拉宮維修領導小組,負責處理維修中的重大問題。 1989年10月11日,經過9個多月的前期準備,按照民族傳統習慣和宗教儀軌程序,在宗教器樂和誦經聲中,布達拉宮維修工程破土動工。 布達拉宮要維修的消息在拉薩傳開后,引起很大反響,有些人不理解,覺得布達拉宮天天在那里,不是好好的嘛,為什么要修?他們之中不少人每年不知上去朝佛點燈過多少次,卻從未注意過那些梁柱的情況。因此,拉薩市各居委會就組織了個市民參觀團,專門參觀布宮維修工程。這100多人的團里,有70多歲的老翁,有17、8歲的小伙子;有掉了牙的老太太,也有年輕俊俏的小媳婦;有穿老式藏袍的,也有西裝革履的;有胸前掛著照相機的,也有手里搖著轉經筒的。他們看了紅宮,看了白宮,看了殿堂,也看了地壟;看到了一段段拔了榫的椽子,看到了一根根扭斜的柱子,看到墻縫里能塞進胳膊,看到梁柱上掉下粉末;看到黑燈瞎火的地壟里,堆積如山的垃圾雜物……他們驚愕了,嘖嘖聲此起彼伏:“啊嘖嘖!沒想到殘壞這么嚴重,這么危險,不修不行?。 薄案兄x啦!感謝共產黨維修布達拉宮,為我們辦了一件大好事!” 1990年1月7日,德央廈廁所工程驗收。這是這次布達拉宮維修中最先完成的一個工程,也是西藏歷史上對它的第一次徹底維修。 從旱廁到水沖再到免沖泡沫,西藏廁所真正實現“革命” 西藏的廁所,大多都是旱廁,只能靠人工掏挖清理。為了防臭和防蚊蟲,每隔一段時間,人們會點燃一些藏香或將一些燒盡的爐灰倒入廁內。好在這里天高風冽,紫外線強烈,長出的蒼蠅都被消毒。但也有像布達拉宮德陽廈那樣的廁所,甚至幾百年都不曾掏洗。 ![]() 山南市瓊結縣加麻鄉加麻村廁所,緊靠村委會外墻修建,男女共用,當入廁者聽到外面有動靜就會很自然地哼一聲,以示廁里有人。 ![]() 加麻村廁所?;緸楹祹?,為了防臭和防蚊蟲,每隔一段時間村民會點燃一些藏香或將一些燒盡的爐灰倒入廁內。 進入21世紀,隨著文明城市的創建和人們對生活品質日益增長的提高需求,像廁所這樣的基礎設施也逐漸進入城市管理者的工作日程之中。如自2004年開始,拉薩市政府在對八廓街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與整治行動中,就包括了公廁的改建,到2012年,整個八廓街上的旱廁就全部改為了水沖廁所,并有專人管理。2016年,即如阿里地區行政公署所在地的獅泉河鎮上,大部分旱廁也已改造為水沖式廁所?!案脑熘?,群眾擁有了更清潔的環境,衛生習慣也變得更好了?!痹诩{木錯、羊卓雍錯、達古景區等地,還有了新型技術的免水可沖技術和泡沫封堵與微生物降解技術的新型廁所,讓人大開眼界。 ![]() 山南市瓊結縣加麻鄉金珠村村委會新建的公廁(外景)。 ![]() 山南市瓊結縣加麻鄉金珠村村委會新建的公廁(內景)。 據說,西藏自治區政府規劃通過兩年時間,投資12億元,新建改建衛生公廁2000座,涉及全區各旅游景區、縣(區)、鄉(鎮)、村、學校、交通沿線、商業網點、加油站等廁所建設,逐漸形成覆蓋城鄉、布點科學、功能完備、生態環保、特色鮮明的布局。相信這項民生工程,必將大大提升西藏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為建設美麗西藏增添亮麗色彩。(中國西藏網 于殿忠/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