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西藏自治區群藝館(區非遺保護中心)了解到,西藏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圖典正式出版發行。該書系統介紹了西藏自治區350名代表性非遺傳承人的簡要情況、傳習經歷、取得的成就等。為外界了解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提供了指南。 西藏是民族民間文化資源大區,民族民間文化遺產,特別是包括舞蹈、音樂、戲劇、美術、傳統節日、手工技藝等在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悠久,積淀厚重,豐富多彩,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寶庫中一朵絢麗的奇葩。近年來,國家文化部在政策、經費、項目等多方面,對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發展工作給予了大力支持。 西藏自治區非遺保護中心普查保護部主任平措介紹,自2005年西藏非遺保護工作啟動以來,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績。目前,西藏共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項(藏戲和格薩爾),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89項,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323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68名。 為充分宣傳和集中展示西藏非遺資源和保護成果,自治區群藝館、區非遺保護中心組織編纂了《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圖典》。“全書共36萬字,以圖文并茂的形式,系統介紹了西藏350名代表性傳承人的簡要情況。其中包括民間文學類代表性傳承人19人,傳統音樂類17人,傳統舞蹈類124人,傳統戲劇類23人,曲藝類7人,傳統美術類30人,傳統技藝類75人,民俗類24人,傳統醫藥類31人。”平措說。 除此之外,記者了解到,目前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四級名錄體系已經形成,除了正在公示的自治區第五批非遺項目,西藏現有國家級非遺項目89個,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68人;自治區級非遺項目323個,區級代表性傳承人350名;市縣級非遺項目1107個。(中國藏族網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