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椿樹是賓川縣喬甸鎮海稍村委會的一個村民小組,全村共有40戶203人,有漢族、白族、彝族3個民族。雖然只是一個小村莊,但卻是“聲名顯赫”的文明鄉村——2012年、2015年連續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級文明村”稱號; 2016年,村黨支部被大理州委表彰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大椿樹的良好發展,得益于黨支部的強大凝聚力和小組干部及全體黨員的示范引領。近年來,在黨支部的積極研究、推動下,“清工結賬”等制度在大椿樹村“誕生”,為建設美麗鄉村、培育文明鄉風注入了新鮮而富有活力的血液。 前些年,大椿樹村外出務工和經商人員較多,植樹造林、村容村貎整治、冬春修水利等公益性事業出現了投工投勞嚴重不足的現象。針對這一情況,大椿樹村黨支部和村組干部直面現實,實事求是地分析問題存在根源,積極開動腦筋尋找解決辦法。經過深入研究和廣泛征求村民意見,制定了“清工結賬”等系列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用制度理事,以制度促發展。 “清工結賬”制度的主要做法分4個步驟。一是民商議,召開群眾會,對村里的環境整治、項目建設等公共事務、公益事業所涉及的出工、投勞及活動進行量化推行。二是村公示,每個季度召開一次群眾會,對村內大事和資金收支、使用情況進行公示。三是年結算,每年10月29日至30日召開村民大會,村民拿著各自家中的《清工結賬記錄本》,面對面一筆筆算賬,并通過“一事一議”對全年“清工結賬”情況進行審議。四是戶找補,當眾報出結算結果,少出工的農戶現場以現金形式補給多出工的農戶,即使是親兄弟也必須明算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大椿樹村通過嚴格執行“清工結賬”等制度,有效解決了村民自身發展與村集體公益事業發展之間的矛盾,基層組織建設不斷加強,班子凝聚力、號召力明顯增強,形成了民主管理、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的良好局面,環境衛生干凈整潔,公益事業人人爭做,客事辦理文明節約,表達訴求理性規范,民族團結親如一家,整個村子就像一個和睦的大家庭。 ??????? 特約記者 安建雄 (大理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