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到處都是風景,美不勝收,我們老兩口每天早晚都要手牽手,或在大街上散散步,或到鳳凰湖邊走一走,感覺特別愜意,心情也很舒暢,生活在這樣好的環境中真好。”6月13日清早,在鳳凰湖邊,開遠市76歲的居民王尚清老人高興地說。 陳良友與王尚清老人有同感。10多年前,陳良友從湖南來開遠經營服裝生意,見證著開遠的城市一天天變美,于是在某小區買下一套商品住房,從老家接來父母共同居住。用他的話說,開遠不僅讓許許多多客商在這里宜業,更讓許多外地人來了就不想離開。 盛夏時節,記者走進開遠,真切地感覺到,移步皆是景,舉目滿眼新。一幢幢風格各異的高房、一個個鱗次櫛比的新型居民小區,樹草相間的綠地、四通八達的街道、內容豐富的城市休閑廣場……那樹綠花紅、寬闊筆直的大街,那流光溢彩的瀘江河夜景,那綠草茵茵、人潮涌動的幸福大草原,那一山一水盡芳華的鳳凰湖生態公園……無不生動地展示著這座城市的無限魅力。 開遠今日之美,源于近年來該市堅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緊緊圍繞州委“13611”工作思路,擰緊螺絲、上緊發條,推動欣欣向榮“商貿城”、宜居宜業“生態城”、健康產業聚集“健康城” 3城融合發展,以產興城、以城聚產,推動工業產業結構由資源主導型向多元支撐型轉變,以大手筆的規劃、大規模的建設、大力度的管理,使開遠城市環境、功能、品位全面提升。開遠變大了、變高了、變美了,變得更宜居了,先后獲得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省級文明城市等稱號。 興城之舉,起于規劃。規劃,代表著一座城市的智慧遠見。在潛心雕琢城市夢想的路上,開遠市大筆如椽,以生態文明理念,描摹幸福底色。堅持以“高起點、高標準、全方位、全覆蓋”編制城鄉規劃,引領各項建設,不斷提高規劃管理質量和水平。在編制完善《開遠市城市總體規劃》的同時,先后完成了《開遠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修編》《開遠市鳳凰湖片區整體城鎮化概念性規劃》《開遠市西城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等專項規劃編制。 作為一個老工業城市,開遠市依靠新型城鎮化這個引擎來推動城市轉型升級中跨越式發展。該市把鳳凰湖片區作為第三產業發展的核心區,重點建設鳳凰生態公園、文化體育創意產業園、鳳凰谷養老養生園等項目,同步規劃海綿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堅持產業發展和城鎮化建設同步、產業聚集和人口聚集同步,打造“產城一體”的生態宜居的新城區,為開遠市打造第三產業新的增長點創造條件,成為支撐開遠市產業轉型的重要支點和載體。 值得一提的是,鳳凰生態公園項目占地230余公頃,概算投資7.57億元,包括鳳凰山、鳳凰湖、鳳凰濕地。項目圍繞山、湖、濕地等元素打造宜居怡人的生態新城。隨著項目的推進,鳳凰湖項目建成后不僅有利于改善鳳凰湖水質,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開遠市的防洪能力,改變開遠有河無湖、水流而不聚、水濁而不清的現狀。而且,鳳凰生態公園建成后,開遠市的森林覆蓋率將進一步提高,人均擁有綠地面積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近5年來,開遠共實施道路交通項目23個,累計投資4.293億元,11個項目已完工。基本打通城區內斷頭路,連貫南北、承接東西的大交通格局初步顯現。智源西路、祥云路延長線年底將完工,屆時將有效緩解靈泉路的交通壓力。同時,河濱路下穿滇越鐵路工程的實施將貫通老城區及鳳凰湖片區,靈泉路、東風路、人民中路道路改造工程的實施將有效提升老城區的人居環境,智源西路和祥云南路地下綜合管廊的建成,將促進城市地下空間的統一規劃、合理開發和科學管理。 近年來,開遠市大力實施“城市綠化提升工程”,大力開展城市道路綠化、通道綠化和公園廣場建設,推進主要道路綠化提質改造行動等,綠地面積不斷擴大。2017年年底,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0.04%,綠地率達34.66%,城區綠地面積、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等主要指標已超過國家園林城市標準,“開遠綠”已成為這座城市的亮麗“名片”。 在此基礎上,為建立和創新城市管理長效管理機制,優化城市生態環境,開遠市緊緊抓住服務優先、科學管理、和諧執法“三個”關鍵,將分散式管理向綜合性管理轉變,將常規化管理向數字化管理轉變,逐步實現了服務、管理、執法“三位一體”的“大城管”目標。還有,隨著城鄉環境的提升,城市環境衛生在變,市民思想也在跟著轉變,已呈現出晚上和白天一個樣、假期和平常一個樣、不檢查和檢查一個樣。如今的開遠城,整潔、有序、清爽、亮麗,市民的獲得感一天天增強。 遠處青山環繞,江水穿城而過;近處綠樹蔥翠,老少怡然自樂。晨曦中,人們來到公園、廣場、鳳凰湖邊,或慢跑,或步行,或太極,或舞扇,盡情享受著舒緩曼妙的生活;暮色下,流光溢彩的燈飾、悠然漫步的人群,勾畫出一幅溫馨和諧的風景……(云南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