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霧從山梁上流淌而下,站在山上眺望,4300級撒瑪壩梯田依山順勢,一直鋪展到落差1200米的谷底。 梯田邊的觀景棧道上站滿了忙著拍照的游客、攝影師。80歲的李會春笑得合不攏嘴,“沒想到祖祖輩輩種糧食的梯田,竟成了3A級景區?!?/p> 龍甲村隸屬紅河縣寶華鎮,縣里按照“田入股,房入會,農特產品入市,文化入景”的鄉村旅游發展思路,在全新的產業模式里融入哈尼族傳統風俗文化,激活龍甲的一草一木,打造旅游品牌。 分流污水、硬化路面、安裝路燈、清潔環境……縣里投資1000余萬元改善人居環境,龍甲村面貌大變樣,2014年9月被評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 不僅村容村貌“顏值”大漲,“里子工程”也讓人稱道。走進石阿四開辦的農家樂,花棱窗下幾棵長滿白參的老榆樹引人注目??腿藗冋谟貌?,盛一碗梯田紅米飯,就著梯田魚、炸泥鰍、咸鴨蛋、當季野菜,樸實中透著親切,吃出了鄉愁的味道。 “光靠一家一戶單打獨斗,這事不長久?!饼埣状迦诉_成共識,注冊成立了以餐飲、住宿為主的“悠然旅游開發專業合作社”,目前,已有農家客棧7家,共37個標間、74個床位。 村里有活干,外出打工的人又回來了。在外面開了眼界的年輕人把梯田里產出的生態綠色農產品掛到網上,開起“淘寶店”。紅米、鴨蛋、臘肉供不應求。每逢年節,家家戶戶圍著龍湖擺起長街宴,游客為訂一張餐票,要在網上“秒殺”。 如今龍甲村人均收入達6800元,還捧回了省級文明村寨的牌匾。寶華鎮黨委書記陳永貴說:“在發展中保留哈尼族文化特質,使傳統與現代交融互補,才能留住鄉愁、振興鄉村?!保ㄔ颇先請?記者 李樹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