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告別煉鋅小作坊 走向花園式工廠 ![]() 祥云鋅冶行業花園式工廠。陳應國 攝 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祥云縣始于1986年的鋅冶業逐漸發展壯大,讓人目睹鋅冶煉“告別小作坊,走向花園式工廠”的壯觀場面。 早期,祥云的煉鋅業基本采用土法馬槽爐冶煉,環境污染大、能耗高、回收率低、資源浪費大。不少煉鋅爐就建在村子里,冶煉時村里迷漫著嗆人的異味,村外遍地是廢渣。 1989年以后,全縣的土法冶煉業發展較快,煉鋅小作坊的污染更加嚴重。縣政府從保護環境的角度出發,采取果斷措施,在1994年到1996年間,對土法煉鋅進行了兩次集中清理整頓。就在其間,全國勞模、中國優秀村官普發興在執行上級取締土法煉鋅時,村民有抵觸情緒,他在大雨中指揮推土機首先推倒了自家兩個女兒的煉鋅爐,繼而將全村的家庭作坊爐子全部拆除。 通過堅決整頓和取締土法煉鋅,經規劃集中,形成了以下莊工業小區、前所大田礦區2個相對集中的小煉鋅工業區。此后,對鋅冶行業進行結構調整和技術改造,重點扶持培育飛龍公司、龍潤公司、宏祥公司、順達公司等龍頭企業。如今,通過招商引資,昔日進行土法煉鋅的山上,建起了工業園區,普發興生前所在的村里常年有100多人在園區打工。 改革開放40年來,祥云工業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鋅冶煉業徹底告別了小作坊,走向花園式工廠,重點扶持培育的飛龍公司,通過升級,成為祥云飛龍再生科技有限公司,如今,已擁有三鑫合金、龍盤礦業等多家子公司,經過多年的研究與探索,走出了一條以自創技術為核心,利用自主研發國際領先技術,以二次物料作為主要生產原料,綜合回收鋅、鉛、鎘、銦、銀、金、銅等金屬產品之路,已成為國內最大規模以再生資源為生產原料綜合回收有價金屬,以資源高效清潔利用和循環經濟為核心的具有較強發展優勢的企業,建成全球第一條濕法煉鉛生產線,并以35.26億元的營業收入,榮獲“2018云南省非公企業100強”榜單第17位。 在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工作中,祥云縣鼓勵企業技術創新,支持企業建立技術研究中心,實施技術改造,使土法煉鋅成了歷史。如今,走進祥云財富工業園區,一家家鉛鋅冶煉廠內,綠意盎然、鮮花遍地,漂亮整潔的廠房在藍天白云映襯下,一個個冶煉工廠如同被洗滌過一般,人與自然更加和諧。(陳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