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在北京開幕。 記者 劉子語 攝 5月15日,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在北京開幕。早上8時30分,作為云南獨家參加大會開幕式的記者,記者與其他媒體同行一起早早來到大會新聞中心,集合排隊進入開幕式會場。 在大會現場,記者見到了不少來自湄公河國家的媒體人。他們說,他們希望全方位呈現大會盛況,更希望媒體能在瀾(滄江)湄(公河)國家文明對話中發揮作用。 大會現場 記者 劉子語 攝 泰國《曼谷郵報》編輯孔查諾?拉撒瑟里主要負責報道泰國與各國交流合作的情況。她說,自己雖然沒有到過云南,但早就聽說過云南的美麗風景和多樣文化。此次來參加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她希望采訪報道中國如何在區域文化合作中發揮作用,帶動區域發展。“例如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的國家,文明交流對區域發展有著更重要的作用。” “文明的交流可以說體現在方方面面。”東盟記者聯合會主席德柴?勇來自泰國,30年前曾到過云南,2年前又再次來訪,云南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令他感嘆不已,也讓他深刻體會到不同文明間交流的必要性。他說,泰國是云南游客非常喜愛的旅游目的地,泰國的水果、化妝品深受云南消費者喜愛。這樣的互相依存為泰滇交流提供了基礎,未來,更緊密的合作聯系需要媒體貢獻力量。“例如湄公河的生態環境保護、瀾湄區域的共同發展,這些話題都需要媒體發聲,澄清誤解,增進理解與合作。” “兩年前我到云南爬了雪山,看了民族歌舞,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體驗!”老撾《萬象時報》記者桑坎賽?本潘努翁興致勃勃地聊起云南的文化。隨著涉及中國的報道增多,桑坎賽?本潘努翁的漢語“詞庫”不斷擴增,除了日常生活用語,他還學會了“一帶一路”“孔子學院”等與老中兩國發展息息相關的熱詞。他說,現在很多老撾人都期盼中老鐵路早日通車,帶動雙方人員來往,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促進共同發展,特別是老撾與云南的合作發展。他希望老撾人可以多學習漢語,到云南工作學習;云南人也多學習老撾語,多到老撾,多了解老撾。 老撾《萬象時報》與云南日報報業集團合作出版的《中國?云南》新聞專刊在老撾全境發行,這使得《萬象時報》總編輯通羅?端沙萬對于語言在文明對話中的作用更為看重。“《中國?云南》新聞專刊老撾人喜歡看,在老撾的中國人也喜歡看。”通羅?端沙萬說,《中國?云南》新聞專刊提供了很多關于中國尤其是云南與老撾合作交流的信息,促進了雙方的了解與交流,未來希望進一步與云報集團加強合作。他興致勃勃地瀏覽了云橋網的老撾語版本,存下了網站網址以及網站編輯的聯系方式。他說,希望云橋網可以提供更多信息,多推出老撾語和中文對照的雙語報道,以便于老撾受眾了解、參與老中、老滇合作。 會場外的圖片墻和多媒體展示互動區,麗江古城、哈尼梯田、澄江化石遺址等進行了精彩呈現。 記者 劉子語 攝 【記者手記】 世界的亞洲,世界的云南 5月的北京,萬物并秀。圍繞“亞洲文明交流互鑒與命運共同體”的主題,亞洲各國及域外多個國家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組織負責人,以及來自各國的各界代表齊聚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為推進人類發展進步貢獻智慧。 曾經,亞洲的山、亞洲的河孕育了滋養人類發展的偉大智慧;今天,亞洲文明不僅僅是躺在博物館里的文物。亞洲文明對話,將是繼續推動世界進步的重要力量。而以多彩文化著稱的云南,也迎來了全新的發展舞臺。 在此次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會場外的圖片墻和多媒體展示互動區,麗江古城、哈尼梯田、澄江化石遺址等進行了精彩呈現。 東盟記者聯合會主席德柴?勇說,愛玩、會玩的云南人喜歡自駕到老撾、泰國,旅游成為促進區域發展、民心相通的最好方式之一。 看到記者手機上的老撾文《占芭》雜志電子版,老撾《萬象時報》記者桑坎賽?本潘努翁興奮地說,《占芭》雜志講了很多關于老滇經貿、文化、科技合作的好故事,他相信今后會有更多更美的故事。 今日之中國,不僅是中國之中國,而且是亞洲之中國、世界之中國。今日之云南,也不僅是中國之云南,而且是亞洲之云南、世界之云南。 下個月,2019南亞東南亞國家商品展暨投資貿易洽談會將在昆明舉行,這將是云南與各國朋友友好合作的又一次盛會。相信更加開放的云南,將不斷增進與各國的對話合作,美美與共,貢獻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