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祁連山國家公園境內。(資料圖)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 青海省氣象科研所19日披露,通過日前召開的“氣候變化與青海高寒濕地保護學術交流研討會”,與會專家表示,祁連黑河源濕地已成為青藏高原高寒濕地生態系統的典型代表。 據介紹,濕地具有多種生態功能的作用,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因此被人們稱為“物種貯存庫”“氣候調節器”,且在保護生態環境、保持生物多樣性以及發展經濟社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祁連黑河源濕地位于青海省祁連縣西北部野牛溝鄉境內,濕地生態系統完整性好,且與周邊的林地構成良性復合體,在區域生態環境中發揮著應有的生態效益、功能,充分體現著濕地價值,已成為青藏高原高寒濕地生態系統的典型代表。 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研究員蘇培璽說,濕地保護要主動適應氣候變化,在極端干旱季節和年份要適當采取人工増雨技術補水等技術措施,保證濕地生態需水量,從而保護濕地生態系統。 研討會上,青海省氣象科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李曉東基于氣象監測和遙感分析等方法針對黑河源國家濕地公園的動植物特征、氣候特征、濕地面積變化特征及植被變化特征進行詳細描述,就黑河源濕地動植物、濕地水環境、濕地保護策略、社區參與保護共管等內容進行研討并提出了可行的保護措施和策略。 與會專家還從各自研究方向、領域以及現階段取得的成果出發,針對不同退化因子所致的濕地退化及其恢復措施的研究發表意見,并對高寒濕地退化的主要因素在高寒濕地的退化過程中所占比例展開探討,并表示,高寒濕地的退化最主要原因要歸結于“水”因子的變化和過度放牧,現階段的退化高寒濕地恢復措施效果評價對濕地修復研究意義重大,今后要持續進行退化濕地修復效果監測,用更長時間序列的數據來評價不同恢復措施的效果。(來源:中國西藏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