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縣鷓鴣山建起高山滑雪場。 (理縣縣委宣傳部供圖) 把高山峽谷變成“聚寶盆”,是理縣在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的鮮明特征。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理縣,處于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海拔從1422米爬升到5922米,是典型的高山峽谷地區,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根據精準識別,全縣36個貧困村大多數都地處高半山上或深溝遠寨。 決戰脫貧攻堅,理縣“難在高半山”,“希望也在高半山”。“必須向高半山貧困村宣戰。”理縣縣委主要負責人表示,“高半山”是理縣脫貧攻堅的難點和重點,要把高山峽谷的“窮窩窩”變成“聚寶盆”,不僅要拔掉“窮根”,還要使之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路上山、道通戶、水到地、電進屋、網連通、產業連片、科技到家……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縱深推進,理縣拔掉了影響群眾增收的“窮根子”,形成了新的經濟增長點,脫貧奔康有了更寬廣的發展空間。目前,理縣已實現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降至0.01%。 “宣戰”高半山 拔除影響群眾增收的“窮根子” 山高溝深、路難行、電不通、水不暢,是理縣貧困村面臨的實際問題。理縣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聚焦貧困縣“摘帽”和貧困人口高質量脫貧,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梳理現狀,理縣按“突出重點、缺啥補啥”原則,全力對標補短。近年來,理縣整合涉農項目資金3.48億元,落實各類專項資金7.5億元,大力推進農村路網、水網、電網、寬帶網“四網”建設。 數據顯示,近年來,理縣累計改善農村公路570多公里,改造電力線路510公里,安裝灌溉和飲水管道1400千米、灌溉面積達3.3萬畝,建成藏區新居787戶。 以前,理縣一顆印村日足溝組村民就怕下雪,一下雪運輸車輛就不能上山,只能徒步。現在通組路已擴寬到5米左右,還安裝了護欄,改變了“逢雪只能靠腳走”的狀況。 脫貧路上,不落一戶一人。基礎設施改善了,產業發展也跟上來了。 理縣制定了《2013-2020年高半山地區綜合扶貧開發規劃》《高半山精準扶貧攻堅實施方案》,把產業作為促進面上脫貧、帶動穩定增收的抓手,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水果、精細蔬菜和鄉村旅游業。 2016年,為促進群眾增收,薛城鎮提出鼓勵種植收益高的農作物,該鎮甲米村每家每戶開始種植“娃娃菜”、牛心甘藍和紫色馬鈴薯等。“早晚溫差大,病蟲害少,生長周期長,菜的品質好,在大城市的超市里很暢銷。”甲米村脫貧戶張友勤說。 開發高半山 形成群眾增收和縣域經濟發展新增長點 脫貧只是基礎,奔康才是目的。對于理縣來說,高半山不僅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也是群眾增收和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變發展難題為發展機遇,對癥施策、集成優勢、連片開發,不僅要解決脫貧問題,還要形成致富奔康的動力。”理縣扶貧開發局相關負責人說。 高半山上的西山村,從山腳到村里一路得經過40多道大彎。因為山高路陡,村民種的土豆、水果銷售難。“背下山去賣,有時候連車費都賣不夠。”脫貧戶黃秀英說。 改變,很快發生。依托陽光和浮云等景觀資源,西山村建起“浮云牧場”,并與村民簽訂原生態農特產品購銷協議。距“浮云牧場”不到300米的黃秀英家,率先在村里搞起旅游接待,生意紅火。 理縣全面推進三產融合發展,切實增強穩定脫貧的“造血”功能。以旅游為例,目前全縣沿河谷80%、近2萬名群眾直接或間接參與旅游發展,旅游收入占城鄉居民年人均純收入的60%以上,先后成功創建為省級旅游強縣、鄉村旅游示范縣、旅游扶貧示范區。 同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也在向“高山遠寨”拓展。理縣把生態農業作為基礎性產業,引導群眾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初步形成了甜櫻桃、青紅脆李、紅富士蘋果等特色產業帶。 數據顯示,2019年,理縣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上年的1.28萬余元,增加為1.42萬余元,同比增幅達10.63%。 “跳”出高半山 通力協作找尋脫貧奔康更大增長空間 脫貧奔康路上,理縣努力“跳出”高半山,為群眾脫貧奔康尋找更大的增長空間。 在這一進程中,電子商務發展起來了。以農產品銷售為例,近年來,理縣積極打造農產品供應鏈體系,拓展市場營銷渠道。“生態農業畝均收入從3000余元增長到10000余元,并成功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逐漸成為成都、重慶等大城市的‘菜園子’和‘果籃子’。” 全縣已建成58個電商便民服務站,覆蓋全縣13個鄉鎮、70%以上的行政村和全部貧困村。據統計,2019年,理縣僅甜櫻桃電商直銷產值就超過3000萬元,帶動200多戶貧困戶平均增收5000余元。 視角“跳出”高山峽谷,理縣還積極探索創建“飛地經濟”。 2019年5月21日,浙川扶貧協作和省內對口幫扶以“三方四地”合作模式共建的首個飛地產業園在遂寧落地。“三方四地”在對口幫扶中同向發力、同頻共振,構建起心手相牽的多贏局面。預計到2025年,該園區年產值將達300億元,實現稅收10億元以上,有助于打通理縣脫貧奔康的“入口”。 同時,理縣也得到省委宣傳部、省交通運輸廳等單位的定點幫扶,通過資金、項目、人才支持和智力援助等方式,幫助群眾脫貧奔康。 正是因為多方通力協作,理縣脫貧奔康之路才越走越寬,群眾增收致富也有了更大發展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