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草原一片寂靜,扎西卓瑪熟練地操作著縫紉機,工人們正在加班趕制一批服裝訂單,“噠噠噠……”的聲音在遼闊的草原上回響…… 瑪曲縣剌木咖布鴻興紡織有限責任公司員工正在趕制服裝訂單。新華網 童張偉 攝 “我之前在附近打散工,冬天基本上沒什么收入,后來學了服裝設計和裁縫技術,在家門口就業,一個月下來能拿3000元左右。”扎西卓瑪說。 和扎西卓瑪一樣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剌木咖布鴻興紡織有限責任公司工作的員工現在有21人。這個公司位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歐拉鎮的扶貧產業園區。 “我們的主營項目是牛、羊毛制品和民族服飾等,政府為我們提供了廠房,對接各項優惠政策,幫助企業對員工進行技術培訓。”負責人拉瑪才旦說,2019年,公司紡織產品銷售額達到了800多萬元。歐拉鎮鎮長鬧日群培介紹,目前產業園區已入駐8家企業,涉及服飾加工、民間樂器制作、食品加工及光伏發電等產業,解決了歐拉鎮沒有產業、貧困戶沒有穩定收入、回鄉大學生沒有創業平臺等一系列問題。 扶貧產業園區生產的民族樂器。新華網 童張偉 攝 據了解,園區采取就地取材、就地加工的產業發展方式,整合政府、企業、合作社等各方面資源,增加牧民群眾收入。園區建成后共為500余名貧困戶、45名高校畢業生提供了就業崗位,5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參與年底分紅。 除此之外,園區在生態養殖、產品加工等過程中,還有效解決了瑪曲縣及周邊地區牛羊毛等畜產品銷售的問題,使畜牧業產品得到充分利用。 “下一步,園區將探索創新高原牧區綠色產業,打造自己的特色產業,完善產業鏈,在帶動牧民收入的同時,讓產品走出瑪曲,銷往更遠的地方。”歐拉鎮扶貧產業園區負責人羅藏扎西說。(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