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城市品質提升變化一天一個樣!”這是記者的第一感觀。近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昆明現場辦公會精神”集中采訪報道活動繼續進行,昆明市公安局、昆明市交通運輸局、昆明市城市管理局、昆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有關負責人分別介紹了暢通工程、綠化工程、亮化工程、城市設計工程的進展情況,記者走訪了北京路上啟用的“潮汐車道”、同德廣場無感支付停車場、二環路西山段綠化長廊、環湖東路城市亮化工程等項目。 暢通工程:打通“任督二脈” 讓市民出行更便捷 昆明已有53條路段實現分時段綠波,521個路口實現自適應感應控制 主城區信號燈聯網率從28%提升至86.1% 全市建設了99個公安交管業務便民服務點,完成了首批63個堵點管理性改善措施 “潮汐車道”啟用 全面取消“禁左” 在北京路與人民東路交叉口,6月開始啟用的“潮汐車道”可以根據車流量的大小,做出相應的變換。早高峰時, “潮汐機器人”可以在沿路中的位置多留一條左轉車道;早高峰結束后,又可以變為一條左轉車道,保證北京路南向北左轉的需求。據現場昆明交警二大隊六中隊中隊長李燕強介紹,6月1日采用了“潮汐車道”以來,早高峰通行速度由原先的需等待2—3個信號燈,減少到只需要等待1個信號燈就可通過。 在北京路與北辰大道交叉路口,交警大隊二大隊副大隊長楊海清介紹,北京路與北辰大道交叉路口按照“一點一策”原則,在綠化帶中專門開辟左轉車道,解決了南北左轉車輛占用直行車道的問題,大大提高了道路使用效率。 無論是潮汐車道還是分時段綠波,以及北京路與北辰大道交叉路口開辟的左轉車道,都是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對城市交通暢通工程的新探索。 昆明市公安局交警支隊黨委委員、副支隊長尹紹東介紹,省委、省政府昆明現場辦公會提出實施城市交通“暢通工程”的決策部署后,昆明市公安交管部門綜合施治,堅持民意導向,突出改革引領、強化科技支撐,不斷推動城市交通“暢通工程”走深、走實。 優化交通組織,提升城市道路交通運行水平。緊扣城市交通“疏堵保通”核心任務,全面取消“禁左”和右轉信號燈控制,綜合采取借道左轉、增加右轉專用車道、動態調整信號配時、疊加放行以及設置機動車待行區、非機動車“蓄水池”等措施,先后推動完成了200余項工程性措施和600余項“微改造”措施落地落實;協調配合城管、交運部門開展共享單車規范清理、“智慧停車”建設等工作,進一步提高了道路通行效能。 建設智慧交管,交通科技管控水平明顯提升。建成了具有36個功能模塊的“智慧交管·昆明大腦”并投入實戰應用,積極推進智慧交管外場平臺項目和“智慧交管城市大腦”應用系統建設,助推信息技術與交通管理的深度融合,實現可視化指揮、數字化決策、精準化調度,全力推動公安交管工作換檔升級、提質增效。同時,加快推廣應用交通信號“綠波”及自適應協調控制,53條路段實現“分時段”綠波,521個路口實現自適應感應控制,主城區信號燈聯網率從28%提升至86.1%。 在同德昆明廣場停車區,出入口已經沒有桿起桿落,車輛全部實行離場后付費(無桿支付),所有出入的車輛,根本沒有排隊情況。同德昆明廣場物業公司經理李韜介紹,無桿支付使用以來,周邊交通擁堵情況大為緩解。 昆明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許云華介紹,今年來,市交通運輸局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昆明現場辦公會有關工作要求,聚焦重點任務,積極謀劃、加快推動暢通工程各項工作向前發展。其中,停車設施建設方面,智慧停車實現主城區1707個經營性停車場714208個泊位完成信息聯網,經營性停車場及泊位聯網率達100%,全市經營性停車場和路內泊位基本實現網上信息查詢、停車誘導、電子支付三大功能,電子發票全面推廣;同德廣場等11個試點停車場實現先離場后付費(無桿支付),46個試點停車場通過泊位租賃方式實現共享停車,468個停車場和停車路段(233個停車場、235個路段)停車泊位實現遠端可視功能。開通電子發票的停車場(路段)達1204個。 昆明計劃外遷二環內公交場站 在抓好道路交通規劃頂層設計方面,昆明市在綜合交通規劃的框架下,積極開展《昆明市“十四五”公交場站、樞紐及線網專項規劃》《昆明市“十四五”客運樞紐場站專項規劃》和《昆明市“十四五”公交專用道專項規劃修編》等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昆明市第三輪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和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已完成方案編制,目前,正在按照規劃領導小組會議要求進行方案深化,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待昆明市符合報批條件后,盡快按程序報國家發改委審批。 在加快地鐵、公交發展方面,許云華介紹,軌道1號線西北延、2號線二期和5號線工程正在按計劃推進,5號線“三通”(洞通、軌通、電通)正在按年內實現的目標加緊推進,6號線三期和9號線一期工程前期工作正積極開展。 《二環內公交場站外遷及原址開發利用方案》已編制完成,目前正修改完善后按程序報市政府開展試點工作。依托公交專用道及公交客運走廊加快推進公交快線網絡建設,優化普線線網、降低重復,完善支線接駁,進一步拓展微循環線網,完善“快、普、支、微”四級線網建設,加強公交線網末梢覆蓋精準度,通過取消線路、降低重疊、延伸或截短、線路拆分等措施,動態調整軌道走廊線路,不斷優化軌道周邊的常規公交線路,強化公交與地鐵的銜接網絡。 據悉,昆明綜合交通建設圍繞“十四五”綜合交通規劃及交通強國建設綱要要求,強化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著力完善機場、鐵路和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設施網絡布局,構建立體便捷、高效聯通的綜合運輸網絡,提升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堅決完成省委、省政府現場辦公會確定的工作事項,為市民打造暢通、舒適、便捷的出行環境。 綠化工程:全市加快林蔭大道建設 實現市民出行見綠見園 昆明目前全市累計新增綠地101公頃,完成全年計劃的51% 昆明市城市管理局正積極推進綠化工程的全面開展。加快林蔭大道建設。對全市重點區域內新建和提升改造的道路,栽植高大喬木,因地制宜配置花灌木或宿根類花卉,逐年打造各具特色的春城林蔭大道。五華區已完成教場路林蔭大道建設,正在開展學府路、盤江西路林蔭大道建設工作,預計12月底前完工。盤龍區龍泉路延長線已完成方案設計、施工圖設計,已完成招標工作,正準備進場施工,待市政道路完成后即可組織苗木栽植,預計8月30日前完工。西山區已完成滇池路、前衛西路林蔭路主體工程。環湖路(草海文旅段、陽光北路-西壩河段)正在進行道路施工,待道路施工完成后,即將開展綠化施工,預計于10月30日前完成道路綠化建設。1號規劃路正在進行道路施工,待道路施工完成后,即將開展綠化施工,預計于10月30日前完成道路綠化建設。官渡區已完成283號路、247號路林蔭路建設工作、正在開展13號路(廣福路-南連接線段)景觀提升改造工程。呈貢區正在對彩云路(呈黃立交—聯大街)、聯大街、環湖路進行林蔭路提升項目的設計方案審核工作。經開區正在開展林溪路(安石路至昆石高速段)、石龍路(奧斯迪至金山路段)林蔭路建設。東川區正在開展團結路林蔭路改造。陽宗海陽春大道林蔭路建設已完成方案設計進場施工。安寧市已完成3條道路的提升改造工作。富民縣正在進行黎昌路、永定街延長線林蔭大道設計方案。尋甸縣牧麋路林蔭路建設項目正在進行前期準備工作。宜良縣已完成鈺橋路林蔭路提升改造工作。 二環西山段項目呈現“一廊三園多節點”景觀布局 二環(西山段)項目起點明波立交橋,止于官南立交橋,施工單線長約5.28公里。為充分彰顯國際花園城市、世界春城花都的魅力,西山區城市管理局進行了二環路(西山段)綠化提升整治,面積約15萬平方米,其中硬質園路約23000平方米,娛樂健身區3720平方米(籃球場2200平方米,兒童攀爬區及沙池1520平方米),同時在游園廣場內設置景觀亭、健身器材、坐凳等,滿足市民的運動和休閑需求。現在,這里已呈現出“一廊、三園、多節點”的景觀布局。 現在,從明波立交至官南立交二環南側,沿底層外側30米寬綠化控制帶內,打造的綠道游路成了“暢達的城市樞紐環線”和“生態的植物風景走廊”。多個零碎綠化節點構成的林下空間,帶來滿眼綠意。 亮化工程:確保道路照明品質 照亮市民回家路 昆明已開展對562條道路的燈光照度檢測工作 亮化工程將解決8條道路“有路無燈”和36條道路“有燈不亮”的問題 環湖東路換燈工程預計本月完工 8月4日晚上8點,環湖東路的路燈已經亮起,感覺比以前更亮了。據介紹,環湖東路風光互補路燈于2010年建成投入使用,經過近11年的運行,出現了故障率高、噪聲大、照度低、維護成本高等諸多問題。由于該道路是進出COP15會場的重要路段,市政府經過認真研究,決定將環湖東路(福保路—七星山隧道段)的風光互補路燈更換為市電路燈,確保道路照明品質,并消除原有路燈的安全隱患。該項目分三段實施,官渡區段共更換488組,呈貢區段共更換428組,度假區段共更換35組。目前度假區段已全部實施完成;官渡區段新裝路燈已全部通電運行,正在實施原風光互補路燈的拆除工作;呈貢區段正在進行土建部分施工,預計8月30日前全部完工。 昆明市城市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夏佳介紹,昆明市“十大工程”之一的亮化工程,具體分為7個子項: 實施道路照明“潔凈增亮”工程。市城市管理局組織開展了主城8個區已移交管養的562條道路的照度檢測工作,經檢測發現,照明品質不高的道路有143條(主干道48條、次干道37條、支路58條),共需更換光源數16735個。同時,市城市管理局聘請第三方評估公司,對國內國際燈具進行綜合對比分析,優選高品質LED燈具,及時擬制了相關工作方案。 解決轄區內現存“有路無燈”“有燈不亮”問題。市城市管理局按月下發《關于對轄區內功能性照明設施補建整改工作進行督辦的通知》,要求各轄區結合梳理出的市民投訴線索,舉一反三,全面排查梳理,確保整改到位。目前共梳理出8條“有路無燈”道路,36條“有燈不亮”道路下發各區。目前,各區正抓緊組織整改。 做好未移交道路照明設施管理。截至目前,主城五華、盤龍、西山、官渡、呈貢及度假區已移交照明設施道路17條。道路移交后,市城市管理局將組織專業維護隊伍做好維護管養,確保設施完好,亮燈正常。 盤龍江將實施航道夜游景觀提升 據介紹,長水機場至主城區公路路域兩側高層(重要)建筑將進行亮化提升改造及建設,建設范圍為機場航站樓至大樹營立交沿線兩側高層(重要)建筑。目前,亮化項目的概念性方案編制、可研編制已完成,現正開展施工前各項準備工作。 另外,翠湖公園視覺提升項目將由五華區具體負責實施。先實施公園外圍沿線和主要建筑區域亮化,與翠湖周邊景觀提升工作相結合。目前,五華區正在督促施工單位對翠湖一期亮化工程進一步深化,準備報翠湖歷史文化片區整治提升現場綜合協調推進辦公室會議研究,通過后,再報區政府常務會審議。 盤龍江航道夜游景觀提升項目也將開展。這個項目對盤龍江航道北起米軌鐵路橋、南至雙龍橋約4.2公里的兩岸沿江步道景觀帶和重點橋梁進行亮化提升。通過科技燈光結合音響、3D投影、水幕投影、時空隧道、數字投影、互動影像和其他科技媒體手段,將文化藝術、光影設計和互動演繹等內容融入盤龍江航道夜游項目,打造出綜合性視聽旅游產品,為游客帶來震撼的浸入式視覺享受和互動式藝術體驗。 目前,該亮化工程已安裝橋架支架、燈具支架共計5800套,橋架6838米、洗墻燈1093盞、水紋燈684盞、霧森系統供水管688米、配件1080個。近期計劃燈具批量進場,配電電纜6000米、配電箱7套、控制機柜1套、球型燈飾225套。未來,盤龍江將成為昆明夜晚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城市設計工程:凸顯昆明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氣息 昆明作為云南省會,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城市建設中肩負著特殊責任,省委、省政府對昆明的發展寄予厚望,提出昆明市要不斷向建設成為中國春城、歷史文化名城、國際大健康名城、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目標砥礪奮進。 為貫徹落實云南省委、省政府調研昆明城市建設和城市設計工作的重要指示與精神,彰顯昆明城市特征與魅力,發揮城市設計的引領作用。昆明市委、市政府統籌部署,要求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實施昆明城市設計工程,廣泛邀請國內高水平設計單位、專家參與開展“1+2+1”城市設計重點編制工作,即“1項總體城市設計專題、2項城市設計專項、“一江一路(即盤龍江、北京路)”重點地段城市設計”規劃編制工作,完善城市設計編制體系,在法定化層面納入控制性詳細規劃成果進行管控,以提升昆明城市規劃建設工作技術和管理水平。 《環滇池空間形態與城市天際線控制規劃》修編 昆明市作為國內較早提出城市天際線控制的城市,自2009年以來,在昆明市委市政府的組織領導下,對整個環滇池空間形態及建筑高度控制開展了大量的研究,2016年昆明市發布了《環滇池空間形態與城市天際線控制規劃》,將天際線建筑高度精細化至地塊層面,并在城市建設中嚴格落實高度控制,得到了業內專家及其他城市對昆明城市天際線控制的肯定,具有一定的創新性與前瞻性。 經過近5年的城市建設,昆明市天際線塑造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但隨著新形勢的變化與城市建設的推進,環滇池區域的濱湖、臨山、景觀眺望等重點地段的空間形態及天際線控制需進一步優化研究,以進一步高質量、高水平打造滇池區域良好的空間形態與天際線秩序,營造出望山見水的總體格局,形成視覺中心突出、高地起伏、韻律層次協調統一的天際線效果,以更好地指導昆明城市天際線的建設與管理,塑造昆明獨特的城市天際線形象。 “一江一路”(盤龍江、北京路)重點片地段城市設計 盤龍江作為昆明的母親河,是一條帶動城市經濟發展、提升城市活力、展示城市文化的重要紐帶;是一條聯系城市與郊野的重要景觀廊道;也是一條維護城市生態安全的重要生態廊道。北京路是昆明主城區內重要的城市軸線,城市綜合體、金融服務、商業辦公等集中商務區沿北京路順勢展開,“一江一路”是體現昆明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氣息的重要區域。根據省委省政府昆明現場辦公會精神,亟需對“一江一路”片區空間形態、景觀環境、慢行系統、公共空間、生態格局等方面提出改造提升策略,做好整個片區“路、水、景、城市更新”的“四篇文章”,提升昆明母親河兩側的品質形象,促進與周邊區域城江交融,協調發展。 為保障該項城市設計工作的推進與實施,下一步工作中將利用片區現有條件成熟的地段,作為“一江一路”風貌提升、景觀改造、生態優化等工作的建設啟動區。該城市設計工作計劃2021底完成初步規劃成果,也是作為落實省委省政府現場辦公精神的重大舉措,切實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 通過以上重點城市設計項目的編制,形成以“總體城市設計+專項城市設計+重點地段城市設計”的城市設計管控體系,分層次指導昆明城市建設工作,下一步推進城市設計法定化,并要求城市設計成果納入法定規劃及規劃條件,將對昆明城市建設工作形成有效管控。(來源:云南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