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文剛剛公布,全會決定指出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適度加強中央事權和支出責任。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孫立堅認為,中央一直想限制和削弱地方的財權和事權。雖然全會決定有遺憾,但改革的大方向是對的。 決定指出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國有企業屬于全民所有,是推進國家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國有企業總體上已經同市場經濟相融合,必須適應市場化、國際化新形勢,以規范經營決策、資產保值增值、公平參與競爭、提高企業效率、增強企業活力、承擔社會責任為重點,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孫立堅表示,國企改革方案和國研中心383版本差異明顯,國企改革過程中牽涉到國企錯位,越位的問題,政府還沒想好怎么改,如果國企放棄民生服務和一些公益領域的工作,無利可圖的領域誰來維持公共服務? 政府沒想好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各方利益沒有找到妥協的路徑,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改革的操作方面沒有方案。 孫立堅教授認為現在國企改革的大調子定下來了,方向很清楚,只是政府還沒有想好具體怎么辦,未來改革還有空間和推進余地。 全會決定指出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適度加強中央事權和支出責任。對此孫立堅表示,中央一直想限制和削弱地方的財權和事權,在如民生等一些領域,中央想用統一的標準由中央來做。中央限制地方財事權是想改變地方以GDP為標準的政績考核標準,地方唯GDP論會導致出現污染等一系列問題,會影響市場力量發揮作用,三中全會公告指出讓市場發揮決定性力量的表述是顛覆性的。 孫立堅用協調、務實、惠民六個字評價全會的公報和決定。協調是指把各方面力量整合到一起向一個方向用力,而不是簡單粗博的破舊立新,任何內訌都是得不償失的。對于經濟社會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人想用中醫療法治,有人想用西醫治,具體哪個效果好得由民眾的說了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