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各地城鎮化進程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民因拆遷補償“一夜致富”,有少數農民禁不住誘惑,攥著大把“閑錢”深陷賭博,有的為此傾家蕩產,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最近,半月談記者通過“線人”,進入西部山區一個拆遷地的農村聚賭窩點,目睹了10多人聚眾參賭、瞬間輸贏上萬元的場景。(2014年12月07日?來源:法制網) 賭博是違法行為,也是社會陋習。不僅受到法律的嚴厲打擊,也受到社會的唾棄。但在農村,為何法律及道德的雙重防線還未能使賭博陋習銷聲匿跡反而愈演愈烈走向“升級”呢? 不得不說,在新農村及城鎮化建設步伐下,失地農民的出現是一種必然的社會現象。如何引導這些失地農民成為真正的新型農民,既是新農村建設的應有之義,也是城鎮化建設的必然之舉。筆者認為,農村賭風的“升級”背后的實質是失地農民還沒有成為新型農民的無奈之舉,一方面說明了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手”不夠硬。另外一方面則說明引導失地農民加強物質文明建設的“力”不夠大。 人總是要有精神的。雖然在推進城鎮化進程中,失地造成的經濟損失可以用金錢補償,但是失地后沒有耕作之勞帶來的精神空虛,要如何補償呢?向城鎮過渡的農村,失地農民日子寬裕了,生活富足了,手頭有余錢了,但基層文化基礎設施還跟不上發展需求,基層文化生活不夠豐富,缺乏有趣味的健康生活方式和文化風氣。當引導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手”不夠硬時,只會導致失地農民“精神營養”的缺失,于是“賭博”這種充滿刺激的畸形娛樂形態便有了滋生土壤。 另外,如果引導失地農民加強物質文明建設的“力”不夠大,失地農民手中的“錢”就會失去“資金”的意義,導致有“錢”無處花。在實踐中,政府在推進城鎮化過程中,部分農民土地被征用了,當地政府確給錢完事,沒有對失地農民的生活及未來進行更多規劃和參與。而“一夜暴富”的農民在失去土地資源后,其手中“余錢”卻失去了參與資本運轉和融入市場的目標和方向,于是在“有錢卻不知道錢該怎么花”的心態下,把“余錢”投入到“賭博”的游戲中。失地農民里,有的覺得“錢”來得太“容易”,有的則感覺“錢”來得太“突然”,而這兩種心態使部分人對金錢的態度變得急功近利、冒險激進。伴隨這種社會情緒,“金錢”失去了原則和附加意義,反而給“賭博”這種“娛樂”游戲的產生提供了“溫床”。 眾所周知,解決好“三農”問題意義深遠。而賭風盛行升級就是嚴重影響制約農村和農民的發展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農村賭風不容忽視,要引導這些失地農民成為真正的新型農民,任重道遠。 一方面,政府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手”一定要硬,要移風易俗,堅決扭轉農村社會風氣。要拓寬農村文化形態,豐富農民娛樂形式,培育起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環境;另一方面,政府要多參與規劃農村建設,積極培育農村產業,使農民“余錢”能夠參與到資本運作中,使農民有事做,生活有期望,心理有踏實感。對于農民而言,在找到“有事做”的同時,還需不斷提高思想意識修養,自覺增強抵抗社會陋習的能量勇氣,通過理財知識的學習培育,使手中“余錢”產生價值并發揮作用。(維西縣住建局 沈瑋旻) ? |
87948f73-3b83-4755-88ad-44ad4737902d.jpg)
8af30dcf-bdf8-48e7-8684-75b1f9cf467d.jpg)

ffc26b77-04af-4fa5-b4a8-1080ab26b2a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