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文化人和愛國民主人士在東江游擊隊的掩護下,化裝成難民插入難民隊伍中通過日軍的崗哨,順利離開香港。圖為日軍在青山道沿途設置崗哨搜查過路行人。(圖片由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提供) 東江旁的“文化課堂” 看到梅林坳上崗哨發出“客人已到”的信號,曾生和政委林平都親自到白石龍村口迎接。盡管當時生活條件很差,東江縱隊還是設法搞了一頓狗肉晚宴給文化人士接風洗塵。現在在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紀念館內,還展示著當年“狗肉宴”的復原場景。 隨后,被營救的人士在一個教堂內(現位于營救文化名人舊址西北角)歇息一晚,再轉至羊臺山里游擊隊臨時搭建的草寮。稍大的草寮招待所寬5米、長15米,可住20多人;稍小的長寬五六米,可住10余人。 在秘密大營救時期,在惠陽寶安一帶負責的是時任中共惠陽前線工委書記譚天度。在坪山鎮田心村,最先來的是張友漁、韓幽桐夫婦,由譚天度親自接待。為了保證安全,張友漁夫婦與譚天度等人同住一個房。 這些文化人士,有茅盾、胡風、胡繩、沉志遠、戈寶釵等。譚天度對茅盾說,這么好的機會,要向你們“揩點油”吧。于是,在東江縱隊這個特殊的課堂里,茅盾講哲學,沉志遠講政治經濟學,戈寶釵講外交知識。參加講課的有譚天度、葉鋒、高健等領導機關的人。 東江縱隊里多數是廣東人,聽不太懂普通話,一些重要的地方,譚天度還親自做翻譯。 1944年2月底,美軍飛行員郭納爾?克爾中尉被東江縱隊營救至坪山時,與東江縱隊司令員曾生合影留念。(圖片由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提供) 順利藏匿跳傘飛行員 營救近百名國際友人 東江縱隊還遵照中共中央關于建立反法西斯的國際統一戰線的指示,開展了營救國際人士的工作。 1944年2月11日,在美軍第14航空隊擔任中美聯合空軍飛行員指揮兼教官的敦納爾?克爾中尉從桂林出發,護衛12架美軍轟炸機襲擊侵占香港的日軍。美軍機群在九龍啟德機場上空與日軍戰機發生空戰。激戰中,克爾所在的座機不幸被擊中起火,他被迫棄機跳傘,降落到附近的新界觀音山半山腰上。 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為逮捕克爾中尉,日軍出動了千余人對游擊區進行密集式大搜查,港九大隊短槍隊隊長劉黑仔,帶著短槍隊出入敵人大后方進行偷襲和騷擾,以分散日軍的注意力。 港九大隊海上中隊在活動。(圖片由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提供) 東江縱隊港九大隊海上中隊派出多艘武裝船到坪洲、疊福、南澳進行巡邏,在船上開槍射擊,利用故意暴露、誘敵、分散目標等方式進行反掃蕩、反搜索。十多天后勝利解圍,并由海上中隊的船只護送克爾中尉回大陸。 據不完全統計,東江縱隊先后從日本戰俘集中營中救出英國人20名,美國人8名,印度人54名,丹麥人3名,挪威人2名,蘇聯人、菲律賓人各1名。? 1946年7月,英國外交部代表在下院報告,“對東江縱隊及其團體協助盟軍逃出香港的服務工作,表示欽佩”。東江縱隊、瓊崖縱隊多次營救遇難的盟國飛行員,獲得很好的國際聲譽。 1944年,經過中共中央批準,東江縱隊支持和協助英軍服務團,與美國第十四航空隊建立聯絡,設立電臺,收集日軍情報。東江縱隊的袁庚負責籌備建立聯絡處。東江縱隊工作人員付出了不少的代價,搜集了許多重要的情報資料。這些情報資料報請中共中央同意后向盟軍提供,得到了盟軍方面的贊譽。東江縱隊的情報站被認為是“美軍在東南中國最重要的情報站”。 ?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副研究館員黎淑瑩說,這次大營救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鞏固和發展起了重大的作用,提高了共產黨和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的聲譽。而對文化界來說,很難想象如果沒有這次行動,或者行動失敗,那么中國近現代史上,將會失去多少熠熠星光。 東江縱隊司令曾生后來在戰斗總結中寫道:省港大營救不僅拯救了中國一代精英人物的命運,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在這次任務中得到鍛煉,成長壯大,成為華南抗日戰場的中流砥柱。 劉黑仔原名劉錦進,是港九大隊短槍隊隊長。他帶領隊員神出鬼沒地深入敵穴,殺鬼子、抓特務、懲漢奸,令日軍談虎色變,是名揚港九的傳奇式英雄。1946年5月劉錦進在和國民黨軍隊的一次戰斗中英勇犧牲。圖為執行任務時的抗日英雄劉黑仔。(新華網 畫作由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