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話·捎北京】 給鄉村教師多些學習機會 “變化太大了,學校在一天天變好,收入也大幅提高。”深冬的早晨,剛給孩子們做完早餐的廣南縣蓮城鎮落松地小學的老師農加貴,向記者細數著一年來的新變化,“教學樓由土木結構變為磚混結構,營養餐標由原來的3元變為4元,電腦教室正在建設中;自己的月工資也從3280元增加到現在的4751元,每月20日前都準時收到。” 從1986年至今,農加貴一直堅守在我省唯一的麻風病村落松地村教學點,也是唯一的老師。“所有的課目,能教的我都盡量教,實在不懂的美術和音樂,我就給他們看、聽,盡量模仿,我想讓孩子們多懂些知識。”農加貴憨厚地說。 “城里學校淘汰的教學用具,可不可以給鄉村學校再利用一下?鄉村教師外出培訓的機會太少了,可不可以多創造一些機會,讓我們多增長些見識,好教給孩子?”談到期盼,思索了半天的農加貴提出了這兩個要求。 記者 李沙青 好政策讓創業者信心更足 從上門服務做零散家教,到創辦昆明小博士教育信息咨詢有限公司、昆明弗途科技有限公司獲得初步成功,大學畢業生翟江寧一年多來的變化,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翟江寧坦言:“我取得的成績,得益于云南省扶持大學生就業創業系列好政策。” 翟江寧從大二開始做家教,得到了很多家長的認可。然而,正當她著手擴大培訓規模、準備大展拳腳時,卻遭遇欺騙,公司一次虧損了10多萬元。“當時銀行卡上只剩下36元錢。”翟江寧說,正當一籌莫展之際,意外得知云南省新出臺了扶持大學生創業的好政策,她申報獲得“云嶺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3萬元的無償資助,由此重新起跑,注冊成立昆明小博士教育信息咨詢有限公司,并申請免費入駐到國家級昆明經開區大學生創業園,經過半年時間打拼,就還清了借款。 “政府的鼓勵與幫助堅定了我創業的信心和決心,未來將投身‘互聯網+教育’軟件開發行業,為云南教育事業貢獻力量。”有好政策的扶持,翟江寧對未來信心十足。 記者 李海球 為鄉村醫生提供更多通道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馬鞍底鄉地西北村衛生院醫生吳析慰,這個鄉親們眼中永遠年輕的“小伙子”,肩負著11個自然村2400多人的衛生健康責任。 2007年,吳析慰從云南省中醫藥中等專業學校畢業后,回到地西北村當了一名鄉村醫生。“剛參加工作時,村民錢有華因劇烈腹痛,無法解小便。腹痛難忍,無法確定是否患尿潴留病。”吳析慰說,僅靠學校所學知識無法確診,只能冒著耽誤第一治療時間的風險將病人轉至縣人民醫院進行治療。回想起自己第一次行醫,吳析慰至今還心有余悸。 “現在,我們每年都安排業務骨干次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上級醫院定期到縣里舉辦知識講座,遇上技術難題還能遠程會診……”吳析慰告訴記者,現在醫療技術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一般的疾病在衛生院就能得到解決。 “增加藥品種類數量、增加基層醫務人員繼續教育機會、為在基層服務的年輕村醫提供合理的晉升通道……”吳析慰話語中帶著期盼,“這不僅是我的心愿,也是全省諸多基層醫務人員的心愿。”吳析慰坦言。 記者 陳鑫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