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格里拉網訊 (記者 央金拉姆) 自治州成立60年來,州委、州政府團結帶領全州各族人民,緊緊抓住發展是第一要務這條主線,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全州經濟實現跨越發展。據統計,2016年,全州累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805843萬元,經濟總量為1957年的1420倍,年均增長13.1%,同比增速位列全省16個州(市)第3位,位居全國10個藏族自治州之首。 自治州成立以來,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視迪慶的經濟發展。歷年來,持續加大對迪慶投資和項目建設力度,切實加強交通、能源、水利、通信、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為迪慶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州委、州政府團結帶領全州各族人民,以極大的熱情投身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迪慶特點的跨越發展道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輝煌成就。 縱觀迪慶經濟發展,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 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前,我州各族人民團結一致,艱苦創業,克服了“大躍進”、“三年自然災害”等重重困難,經濟總量較自治州成立初期增長2.9倍,經濟年均增長6.7%。期間,修建了大量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現代工業體系初具規模,服務業獲得一定的發展,1978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004萬元。 改革開放至20世紀末,我州經濟從計劃經濟體制的桎梏中擺脫出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初步建立,加快了經濟發展步伐。這一時期,經濟增速年均達到15%,比1957至1978年提高8.3個百分點。經濟總量分別在1983年、2000年突破億元和十億元大關。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州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精神,全面實施“生態立州、文化興州、產業強州、和諧安州”發展戰略,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2001至2016年全州經濟保持兩位數較快增長,年均增速達到17.2%,經濟總量連續邁上新臺階,2012年突破100億元,2016年達到180.58億元。 “迪慶經濟實現跨越發展與州委、州政府大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分不開。” 州統計局副局長朱紅峰說。 經過60年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州委、州政府緊緊圍繞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加大投資力度,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有效地促進了經濟結構調整,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1998年,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首次超過第一產業,完成了由以第一產業為主導的落后的“一二三”結構向具有服務業為主導特征的“三二一”結構轉變。截至2016年底,三次產業占比調整為6.3:35.5:58.2。 自治州成立以來,州委、州政府始終結合高原農業生產的特點,突出特色,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積極發展高原特色農業,農業基礎不斷鞏固,農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給全州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立足迪慶資源稟賦的優勢,通過外引內培、重點扶持的方式,生物和水電等工業經濟有序發展,為全州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1994年之后,旅游業逐步興起,依托豐富的生態人文資源優勢,不斷培育和壯大以旅游業為龍頭的支柱產業,堅定不移地實施資源轉換戰略,有力推動了全州經濟的快速發展。 |
87948f73-3b83-4755-88ad-44ad4737902d.jpg)
8af30dcf-bdf8-48e7-8684-75b1f9cf467d.jpg)

ffc26b77-04af-4fa5-b4a8-1080ab26b2a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