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麗市司法局姐相司法所所長刀屯進,9年多來一直堅守在基層司法行政戰線,將青春和汗水奉獻給了他熱愛的司法行政工作。他熱心為民、無私奉獻,被群眾親切地稱為中緬邊境線上的“法律宣傳員”“矛盾調解員”,姐相司法所也獲得“全國模范司法所”榮譽。在9月2日司法部舉行的全國司法行政系統先進模范表彰大會上,刀屯進被授予“全國司法行政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 群眾信任的法律宣傳員 瑞麗市姐相鎮與緬甸村相通、路相連,“一寨兩國”“一村兩國”比比皆是。 記者和刀屯進走在村中,群眾不時和刀屯進熱情地打招呼,請他到家中坐坐。刀屯進告訴記者,剛開始擔任司法所所長時,他走村入戶開展普法宣傳,但群眾態度冷漠,有時直接關門拒客,這讓他感到一頭霧水。經打聽得知:原來群眾多年來有這樣一個觀念,認為司法所所長到誰家去,這家肯定是有了矛盾糾紛,誰家也不想成為話柄,于是便不讓其進門。 了解情況后,刀屯進嘗試著換上便裝或民族服裝,到田間地頭開展普法宣傳。看見群眾正在勞動,他就上去搭把手,幫忙挖地、除草、施肥,在勞動中傾聽群眾心聲,了解群眾的法律需求。村民家中的拖拉機壞了,刀屯進主動聯系農機站的人修理;村里有老人去瑞麗市民族醫院看病,他幫忙聯系掛號、拿藥。日久見人心,群眾漸漸消除了誤解,家長里短都愿意告訴他,有什么煩心事也愿意找他幫忙。有了群眾的理解和支持,普法工作開展順利起來。群眾聽他宣講,他聽群眾訴說,不僅群眾的法治觀念得到了提升,干群關系也進一步密切。 “普法不能大而化之,一定要有的放矢;不能大水漫灌,一定要精準滴灌。”多年的工作經驗讓刀屯進認識到,邊境線上許多矛盾糾紛的產生都是由于兩國邊民法律意識淡薄,特別是緬甸邊民對我國法律認識不足所導致的。為此,他結合邊境村寨實際情況,充分整合人力資源,組建了一支以司法所、村委會工作人員及“能人”為主的走村入戶宣傳隊伍,將各邊境村寨的人民調解員聘為普法宣傳員,將他們培養成“法律明白人”,成為邊境一線的普法宣傳骨干。在調解矛盾糾紛過程中,宣傳隊伍向緬甸邊民宣傳我國法律法規,提高他們進入我國后的守法意識。 傾力為民的矛盾調解員 姐相鎮是一個典型的以傣族為主的邊境鄉鎮,中緬兩國20多個村寨分布在國界兩旁。特殊的地理區位加上近年來疫情的波動影響,中緬雙方邊民各類矛盾糾紛調解難度大、徹底解決難。面對新的挑戰,刀屯進不斷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發動和依靠群眾,邀請緬方村寨能人、愛國華僑擔任調解員,構建黨委和政府統一領導、司法行政部門牽頭、相關部門各司其職、社會力量廣泛參與、中緬雙方齊抓共管的聯合調處工作格局,為“胞波情”保駕護航。涉外矛盾聯合調處中心建立以來,共調解邊民矛盾糾紛236件,成功率達97%,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中心被邊民親切稱為“邊境線上的國際小法庭”。 2021年5月14日,姐相司法所來了30多位情緒激動的群眾,請求司法所幫助主持公道,不然就對許某種植的香蕉進行破壞。原來,因為疫情原因,許某未及時向村民支付租地費用,于是村民便邀約親朋好友到司法所請求幫忙追要租地款。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刀屯進立即啟動聯合調解工作機制,將當事人雙方邀約到司法所,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為雙方進行調解。最終,許某承諾先向租地的村民支付一部分租金,待香蕉賣出去后再將剩下的租金及時支付給村民,雙方握手言和。一位農戶握著刀屯進的手激動地說:“感謝幫我們主持公道!” 人民生命健康的守護者 2021年3月29日,瑞麗市再次發生新冠肺炎疫情。姐相鎮邊境線長達22.73公里,且無天然屏障,人員流動性較大,有12個抵邊村寨與緬甸接壤,邊境線犬牙交錯,是“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前沿陣地。刀屯進積極響應號召,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線工作中。 由于疫情防控工作任務重,刀屯進一連好幾個月未能回家。有一次,在和妻子的通話中,電話那頭傳來了大兒子的哭喊聲:“爸爸,你什么時候才能回家,我只能在視頻里看到你……”“你再不回家兒子都不認識你了,老二都可以自己走路了。”妻子也在電話那頭抱怨。刀屯進深知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疫情當前必須堅守崗位,他安撫好妻兒,依依不舍地掛斷電話后便再次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直到現在,刀屯進回到家,小兒子還是見到他就躲到媽媽身后。這樣的場景,讓刀屯進心酸,對家人滿是愧疚。但在他心里,堅守國門安全、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重于一切。 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守護邊境群眾的和諧與安寧,在基層司法行政一線,刀屯進身體力行踐行忠誠誓言,用汗水和熱血詮釋了自己的使命初心。(載《云南日報》2022年9月4日第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