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下午,州松茸協會汪建忠會長打來電話,告訴我香格里拉縣智圓松茸加工廠老板楊志遠大哥快不行了,正在醫院搶救。我說我們一起去醫院探望吧,汪會長說按照風俗他們家人沒有通知是不便去看的。接了這個電話,我感到心被擊了一下,隱隱疼痛起來,有一種大廈將傾、大樹將倒的感覺。昨天還鮮活地站在我面前的人,難道真的就這樣不在了?我默默地祈禱,希望楊大哥能挺過這一關,但到傍晚7點鐘左右再次接到汪會長的電話,說楊大哥過世了,一陣更加強烈的悲傷襲上心來。 昨天中午我們還在一起。昆明海關香格里拉辦事處掛牌成立,作為海關籌建辦的主要負責人之一,掛牌儀式是我的一項主要工作。楊大哥他們作為進出口企業應邀出席了掛牌儀式,中午的宴會上,楊大哥帶著幾位出口企業的老總到我們桌上來敬酒,我們一桌上有職務更高的領導。我說:“先敬其他領導吧,或者按照慣例先敬女領導。我們都這么熟了,經常在一塊,還客氣什么?”楊大哥堅持一定要先敬我,而且神情很嚴肅,一反他平時詼諧幽默的樣子:“不,一定要先敬你,我們這幾家出口企業都是在你的幫助下發展起來的。從一家一家幫助辦理手續,到爭取扶持政策,協調各個環節、各個部門,所以最要感謝的是你,必須要先敬你。”我算什么?要楊大哥這樣客氣,再說我們之間已經多年不這樣客套了。但爭執不過他,而且見他有點醉了。我只能干了他敬的這杯酒,但誰知道卻成了一杯生死離別的酒,他對我說的一番話也成為了道別的話。 初識楊大哥是在1993年的夏季,那時我從學校借調到一家州內新興但很知名鄉鎮企業工作,當時的香格里拉松茸生意很火,年輕氣盛的我也帶了公司幾個員工到鄉下收購了幾框松茸,準備到城里賣個好價,誰知我們把松茸拿到城里的所有收購點去賣,價格都比我們收購的低。最后托人找到了楊大哥,那時的楊大哥已經是一個不小的松茸老板了,他身穿一件黑色皮夾克,留著兩撇不太濃密的八字胡,很帥氣。聽了我們的情況,他叫手下把我們收來的松茸分級,算了價格,問我們是否還虧錢。我算了一下還是虧損了幾千塊錢,他笑盈盈地說:“我已經給你們最好的價格了, 虧的部分你們自己承擔一半,我幫你們補一半,行嗎?”我盤算了一下,比到其他地方賣虧損已經少得多了,便把松茸賣給了他。過后一段時間我一直在想:如果那天我把虧損的數額說大一點,他補給我一半我就不用虧錢了,但這樣做又對得起人嗎?這件事情讓我糾結了一段時間。之后我再沒有以個人行為做過松茸生意,但楊大哥卻給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多年過后我還向楊大哥說過這個事,但他只笑嘻嘻的說都不怎么記得了。 緣分注定我們會有更深的交往。1999年底,我調到州經貿委工作快3年了,當時國家在進行一系列外貿體制改革,將外貿經營權下發到省級管理,又推進外貿經營主體的多元化。我作為外貿科(對外稱外貿局)的負責人,到楊大哥的企業去宣傳外貿政策,并動員楊大哥辦理相關手續,自營開展進出口業務。楊大哥的中甸智圓松茸加工廠建廠已有兩年多,工廠一片欣欣向榮,只是出口到日本的松茸要由有資質的企業代理。在聽完我的話后,楊大哥很幽默地說道:“吃糌粑長大的人,自己的名字都寫不好,自己辦理外貿業務行不行啊?”話雖這么說,但工作上他卻非常主動,2000年,他同我一起多次到省外貿廳、昆明海關、云南出入境檢驗局、省國稅局辦理相關手續。出入境檢驗局的衛生注冊要求相對較高,根據相關要求對工廠的工藝流程做了幾次規模不太大的改造,終于所有手續完備了。到2001年,智圓松茸加工已經可以用自己的資質辦理自營進出口業務了,并成為了我州歷史第一戶有實績民營外經貿企業。 2003至2005年3年是我州松茸產業發展的一個黃金機遇期。2002年日本在中國出口的松茸中檢測出農殘超標,對我國出口的松茸進行“命令檢查”,每批松茸都必須檢驗合格后才能通關,給松茸出口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為配合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和國家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到日本談判,爭取取消“命令檢查”,我和楊大哥,還有對內的兩戶企業在董繼榮副州長的帶領下作為主產區代表隨團赴日,對日本松茸市場、加工企業情況進行了一次較為詳細的實地考察學習。面對日本市場、加工企業,我們發現了很多差距,同時也感到迪慶松茸產業發展有很大的空間和潛力。要感謝當時州政府分管我們的領導董繼榮老先生,他是一位非常開明而實干的領導,通過我們一起不斷交談、討論,對發展松茸產業形成了一些共識:1:香格里拉有條件成為中國以松茸為主的野生食用菌加工出口中心。2:香格里拉松茸產業要持續健康發展,必須打造自己的品牌。3:應該大力扶持龍頭企業,扶持龍頭企業就是間接幫助采摘松茸的農戶脫貧致富。 這些觀點董副州長及時向時任州長齊扎拉作了溝通匯報,于是州人民政府對加快松茸產業開始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一是成立迪慶州松茸保護與發展行動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各部聯動配合啟動松茸保護與發展行動計劃;二是投入巨資舉辦兩屆香格里拉國際松茸交易會(節),邀請國內外著名的食用菌專家學者、主要客商、媒體共商香格里拉松茸產業發展大計,擴大對外宣傳;三是請海關、檢驗檢疫、民航等部門協助建立便捷的松茸出口通道;四是建立香格里拉松茸加工園區,力爭把迪慶打造成為中國以松茸為主的野生食用菌加工出口基地;五是樹立香格里拉品牌,注冊香格里拉松茸原產地地標。 為了建立香格里拉松茸加工園區,我執筆起草項目建議書,為了使園區突出產業聚集效應,并形成產業鏈,我們計劃園區企業不少于10戶,其中州內有一定規模的6戶加工企業率先入駐園區,再通過招商引資引進4戶左右。每個企業必須突出自己的優勢,比如做新鮮松茸的主要注重保鮮工藝,出口不了的交給其它深加工企業,深加工企業又根據所做品種的相比優勢進行分工,盡量避免產品相同,深加工企業的“下腳料”再通過回收利用產生洗滌、護膚等產品,最后結合旅游發展建立展示銷售平臺。由于受建設松茸加工園區基礎設施投入資金的瓶頸制約,項目的實施先交給香格里拉縣林業局,后轉交給州外投公司。 因為州松茸保護與發展行動計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州松茸辦的職能與承辦松茸原園區的建設、管理職能一并劃入州國投公司后,我與楊大哥他們幾戶松茸企業的聯系相對少了一些,但彼此已經成為了朋友,除松茸以外的一些事楊大哥還是會找我一起商議。松茸經營季節性很強,在抓好這一產業的同時,楊大哥還涉足了建筑、金融等一些行業。楊大哥在致富的同時也不忘公益和慈善,無論家鄉的學校建設、寺院建設、貧困學生的學習都傾注了他許多的真情。 2009年,州松茸辦劃回州商務局(州經委),楊大哥我們的交往又變得頻繁了,我們一起商議并收取松茸資源保護費,一起謀劃注冊香格里拉產地證明商標,一起商討并努力開拓國內外市場。今年春節后,我們還多次在一起商議如何與上海圣杰龍公司合作,向國內發達地區推廣、宣傳香格里拉松茸飲食文化;商議如何與韓國合作發展香格里拉松茸可持續發展基地的建設和新產品的研發工作……但楊大哥卻突然走了,他的離去,讓我失去了一位忘年之交,讓他的家庭失去了一根頂梁柱,讓迪慶失去了一位脫貧致富的帶頭人。 也許有人會說,不就是一個松茸老板嗎?何值我以文追憶。我要說“不”,正因為有楊大哥和其他幾戶松茸企業,在2010年那種市場“疲軟”的情況下,迪慶松茸產區沒有像其他產區一樣出現老百姓采的松茸沒有人收購的情況;有楊大哥的參與、配合,中央電視臺拍攝的《舌尖上的中國》中香格里拉松茸的片段才會那么精彩,得到全國觀眾的追捧和熱議;只有像楊大哥這樣敢于創新、挑戰的人,迪慶的民營企業才能像雨后春筍,并茁壯成長起來,成為迪慶經濟發展的支撐點。 和楊大哥在一起的日子是充滿陽光和歡笑的,無論是在國內考察產品、推介產品,還是到日本、美國考察市場,學習參觀,他總能用不同的語言(有時是肢體語言)與不同的民族溝通交流,他的言行舉止總能給我們帶來許多的歡聲笑語。 楊大哥最后一次給我敬酒所說的話,我會永遠銘記在心,只要還有能力,我一定盡我的全力扶持所有民營企業。楊大哥,請您走好!(史定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