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外婆笑瞇瞇地對我說:“我的這些兒女中,你媽媽是最知道疼父母的。” 當時,我對外婆的話不敢茍同。姨媽、舅舅每次來看外婆,不是帶來大張大張的鈔票,就是大包小包的補品。而我母親結婚頭十年,手頭都很緊,每次來不過是帶點自家種的蔬果,幫忙打掃一下衛生。只是母親嫁得近,來得勤,僅此而已。 外婆還常說:“等你長大了,也要像你媽媽那樣會疼父母才行。”我一個勁兒地點頭:“我一定努力學習,長大后用大把的錢來疼父母。”外婆搖搖頭:“用錢不行,得用耳朵疼父母。”語畢,外婆笑著走開了。 那時,我不明白外婆的意思,只當她是年紀大了,說胡話。 我漸漸長大,考上了市里的重點高中。由于我從小就和父母關系密切,無話不談。我時常打電話回家,和父親談學習上的困惑,與母親說與同學相處的難處。他們總能很好地開解我,并給予合理的建議。 而我也會主動問及父親工作上的事情,以及母親生活中的瑣事。父親是一名建筑工人,工作很辛苦勞累。每每問起他的工作,他便繪聲繪色地跟我說工地上發生的有趣事情,對于他的辛苦常常避而不談或一笑置之。相比之下,母親就坦白得多了。我不在家時,十里八鄉發生的所有大事小事,她恨不得統統向我匯報一遍。 不管怎樣,每次通話后,我感覺我們仨的心情都是愉悅的。 后來,我考上大學,沉迷于豐富的大學生活,就很少打電話回家了。有一年春節,母親說:“我想把家里的固定電話停機了。”我隨口說:“現在大家都用手機了,停了吧!”母親眼里忽然掠過一絲失落,撫摸著那部電話,沒有再說一句話。 再后來,我走上工作崗位,工作十分忙碌,連談戀愛都要見縫插針地談,更顧不上打電話回家了。有一次,我在路上丟了手機,想要回原來的手機號碼。工作人員要我提供幾個最近三個月內聯系過的電話號碼,那時我才發現自己已經超過三個月沒有回家,也沒有給父母打過一通電話,心里覺得很不是滋味。 買到新手機,取回原來的號碼后,我搭上長途汽車,回了一趟家。父母看到我回來,非常高興,張羅了一大桌我愛吃的菜。晚飯過后,兩人竟爭先恐后地向我訴說,這大半年來,他們的所見所聞…… 我愣了一下,腦海里突然閃現出外婆曾說的那句話:用耳朵疼父母。這一刻,我終于明白外婆說得不是胡話。她的意思是,要我常回家看看,多用耳朵聽父母說話,就像當初母親常回家陪外婆嘮叨,聽她發牢騷一樣。這才是父母最渴望兒女為他們做的事,這也是疼愛父母的最佳方式!(羅倩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