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年一度的重陽節到來,敬老愛老的熱潮撲面而來。這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優良傳統的接力傳承,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踐行。 然而,一年三百六十天,敬老何須待重陽。借助重陽佳節倡導敬老、愛老,誠然是件大好事,說明敬老愛老已成為一種時尚,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僅僅借著在重陽節時,做一些表面文章,甚至打著尊老幌子,敲鑼打鼓作秀,那是背道而馳、令人唾棄的。只有讓敬老愛老成為日常生活的一種常態,才能讓重陽節的價值在每一天都體現。簡言之,敬老愛老應當形成常態。 敬老愛老功夫在平時。前提就是真心關愛,用心敬老,給予老人體貼入微的關心。尊老、愛老、孝老等不可能一勞永逸、一蹴而就,而是要靠日復一日的持續努力。而且重陽節不僅僅只是一個節日,它的存在更是對現代人,尤其是年輕人的一個善意提醒。那就是不管事業多忙、工作多累,都不要忘記了家里的父母,不要忘記了經常給他們打個電話,常回家看看。正所謂“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 敬老愛老重在陪伴。不管是給老人買禮物、做檢查,還是預訂壽宴、慶祝佳節,一家人陪老人過重陽節,都是孝順的表現,說明子女心里裝著老人,子女愿意照顧與呵護老人,報答其養育之恩。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現在大多數家庭的老人生活條件都不錯,老人缺乏的不是物質給養,而是陪伴,陪伴是最直觀的孝心,也是最長情的慰問。晚輩一聲溫馨的安慰,一個善意的微笑,一次次平常的回家看看,都會使老人感到溫暖、幸福,真正感受到“天天都是重陽節”。 我國已經步入老齡社會,即將迎來人口快速老齡化階段,“敬老愛老”不僅需要家庭成員的關心,也需要社會共同關注,共同參與,營造良好的敬老愛老的氛圍。我們都要將心比心,要尊重老人、關心老人、愛護老人、陪伴老人的事情做細做實做好,讓他們度過一個溫馨幸福的晚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這樣一個美好的傳統佳節里,我們要傳承、繼承和發揚好尊老敬老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用愛心去呵護老人、用細心敬愛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