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的風,翻動起思念的心緒,腦中浮現小時候媽媽告訴我的話:“逝去的人躲在云里,下雨時再來看看牽掛的人。”我看著眼前的蒙蒙細雨,便想起已故的爺爺,淚水情不自禁滑出眼瞼,幸好思念無聲。 曾經,我喜歡香格里拉的四季,春天萬物復蘇,綠意開始萌發;夏天百花齊放,牛羊成群,空曠的草原上回蕩著悠揚的牧歌;秋天落葉繽紛,大片大片的狼毒花恣意生長,宛如火燒大地;冬天白雪皚皚,候鳥飛舞,迷人的雪山風光讓人如癡如醉。可如今,我不太喜歡香格里拉的冬天了,不僅是因為它冷得讓人瑟瑟發抖,更是因為我見證了,在那年冬天,爺爺是如何一點點的消瘦,一點點的憔悴,然后不露痕跡地在冬的蕭瑟里,和整個冬季一起離去。也就在那時我才知道,真正的離別沒有“分手脫相贈”,也沒有“柳條折盡花飛盡”,更沒有“孤帆遠影碧空盡”,只是在一個和往常一樣的傍晚,爺爺卻永遠留在了昨天。 我入眠,他長眠,以夢寄相思。夢里,我和爺爺再次重逢,他掄起大錘,熟練地翻動燒得通紅的鐵料,一陣陣鏗鏘打鐵聲回蕩在鐵匠鋪里,爺爺早已熱得汗流浹背,我遞給他一瓶水,他點頭朝我微笑,眼里是數不盡的溫柔,并讓我站遠一點,怕飛濺的火花傷到我,我嬉皮笑臉地說:“爺爺都不怕,我也不怕”,他拍了拍我的肩膀這若有若無的情景讓我從夢中醒來,爺爺手掌的溫度宛如雪化在火中,迅速消融。我已難以入睡,獨自倚在窗臺上,聽著“你靜靜看著我們,最不舍的面容,像流星劃過夜空,是最深情的臉,在這一瞬間,在遙遠天邊”的曲子,我鼻子一酸,看著滿天的繁星,心想哪一顆星星才是爺爺呢?眼淚便溢滿了眼眶,在模糊的霧氣里我又隱約看見爺爺慈祥和藹的面容。 朝陽從云端露出,我不由自主地走進門前的鐵匠鋪,炭爐膛里火苗躥起,小叔掄起鐵錘一起一落,我恍惚間又看到爺爺繁忙的背影。小時候覺得爺爺是位厲害的魔術師,可以把一塊普通的鐵料變成鋤頭、鐮刀、耙子等農具。長大后才知道,鐵匠師傅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當的,鐵匠行業對體力、眼力、耐心都有嚴格的要求。記憶中,360天里,爺爺在鐵鋪的時間長達300多天,他每次都忙得不亦說乎。他熟練地將要鍛打的鐵器先放在火爐中燒紅,然后移到大鐵墩上,再右手握小錘,左手握鐵鉗進行鍛打。一塊鐵打成雛形后,要在哪個部分敲打、出幾分力,這都是爺爺45年的經驗累積和細心琢磨。長大后,我能從爺爺打鐵時的那股認真勁兒里,感受到他對鐵匠行業的熱愛,看到了匠人的熱情與專注,還有堅持不懈的匠心精神。 記得我剛出生時,他已人到中年。幼小的我,對周圍一切事物充滿好奇,問東問西,爺爺每回都耐心講解。爺爺很喜歡分享他的故事,我每次都聽得津津有味。爺爺出生在1941年,小時候生活艱難,飽嘗過饑荒、戰亂、貧窮的苦楚。20世紀50至60年代,人們常年都吃不飽飯,細胳膊、細腿的一大堆,我想“瘦骨嶙峋、面黃肌瘦”應該就是那個年代人們的真實寫照。為了填飽肚子,爺爺吞過又干又硬的糌粑,咬過蔓菁,啃過麩皮,嚼過野菜,咽過谷糠。當時聽到這里,沒有經歷過饑荒的我,難以想象那樣的艱苦,可這是爺爺那一代人的真實經歷,讓我久久不能平靜。 讓人驚訝的是,爺爺說當時大家都不敢碰到彼此,怕碰到后有的人倒下去就再也站不起來了。因為受過各種各樣的苦,爺爺從小就讓我們養成了節約糧食的好習慣,他常說:“你們無法體會缺衣少食的生活,沒飯吃真的餓死人啊!”他總把“感謝共產黨,感謝祖國”的話掛在嘴邊,他深知現在的美好生活都是因為有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他感謝共產黨把幸福的光輝灑向迪慶高原。 走出鐵匠鋪,滴滴答答的雨不斷從屋檐流下,看著眼前的雨,我嘴角雖露出一絲微笑,心情卻很復雜,眼眶中的淚水忍不住地流。這雨是傷感的,因為那是逝者綿綿的思念,也是生者的戀戀不舍。我沒有很刻意地想念爺爺,只是在不經意的某個瞬間想起爺爺,比如看到院中的沙發、后院的菜園、門前的鐵匠鋪、相似的背影……這些都會讓我慌了神。人都是這樣的,失去自己所愛之人時,才發現他們對自己而言竟是如此重要,這或許就是失去的意義吧! 2021年寒冬,爺爺去世了,我多么希望我能在云邊開間雜貨鋪,賣的是清晨媽媽打好的酥油茶和授好的糌粑,小叔剛打磨好的鋤鐮鏟镢,還有傍晚奶奶剛從牛棚擠出的奶,等爺爺路過時,請他進來坐一坐、看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