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前,連下了兩場雨,田野里春意盎然,似乎可以聽到麥苗“滋滋”拔節的聲音,一切都蓬勃向上,蓄勢待發。如果父親在世,肯定喜出望外,心情大好,收拾農具,備耕生產。春天里的一切美好,在犁鏵間深情地翻騰著。 清明時節,正是麥子拔節抽穗關鍵之際,雨水是生命和豐收之源。家鄉的田地都在半山區,靠天吃飯,入春久不下雨,麥子就渴得難受,踩上去就干得直響。沒雨的日子,愁云鎖定父親的眉頭,他寢食難安,不住地說:“能下一場透雨就好了。”老天眷顧,每年的清明前后,家鄉總有一場帶著使命囑托的雨,那綿綿如絲之雨,飄然而至,瞬間點燃了父親對生活的希望,他忙前忙后,步履堅定,腳下的泥土凝結成父親對家的深情厚愛。 清明的雨,是父親春耕之雨。為趕清明雨,父親早已將農家肥拉到地里,將地整得像地毯一樣平。雨后,田地里還冒著泥土氣息,父親就搶墑播種了,天蒙蒙亮,父親就將玉米種子裝上架子車,帶上干糧,套上牛,和母親出發種地去了。前邊,父親揚著鞭子,喊著“牛,看犁溝”的調子犁地,后邊,母親俯身低頭看著犁溝,下著種子,兩人一前一后,配合得自然默契,播種著希望,埋進地里的種子很快萌發生長,秋的收獲似乎指日可待。 俗話說“羊吃清明牛吃夏。”父親是養殖好手,一生飼養牛羊三十多年,但每年都不多養,兩頭牛二只羊。父親說:“養就要把它養好了,喂的牛羊瘦得像干柴,讓人家笑話。”家中房屋少,牛和羊共處一圈,卻不吵不鬧,和睦相處。清明的雨,讓百草蓬勃生長。草,成為一種生命對另一種生命滋養的營養。父親趕上羊,背著背簍去空閑而草肥的溝壑地里。羊啃著青草,享受著春的恩賜,父親蹲在地上,精心挑選著有營養的小草,手中的鐮刀發出“嗞嗞”聲響,一把一把地將割到的青草放入背簍。 清明前后點瓜種豆,是農村的習俗。一場雨,會讓整個村子活躍起來,家家門前的菜地里都有人忙碌著。我家菜地里,茄子豇豆,行行有序;南瓜黃瓜,窩窩整齊。下地的種子狠狠地吮吸水分營養,破土而出,享受陽光,茁壯生長。豆角蔓最先爬上了架子開出花,趕在了割麥前掛上了長長的豆角,西葫蘆也坐實了一窩一窩的瓜。兩個月后,綠的紅的、長的短的、大的小的,誘人的菜香招來村子人羨慕的目光。 “李叔!你是咋種的菜,長這么好。”父親欣然接受贊美,笑盈盈地講起了種菜的故事。 父親的清明雨,我的思念雨。 我祈求那場如期而至的清明雨,讓父親能在那邊欣喜,用自己勤勞的雙手過好每一天。 清明時節,我會走在家鄉的田間地頭,回望父親忙碌的身影,體味父親收獲后的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