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指出,如何批評孩子,與孩子主動性和積極性的培養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父母若批評不當,很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打擊了孩子的主動性,毀掉孩子的潛能。怎樣才能既不放縱孩子的錯誤又不打擊孩子,這是一門學問,家長應該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避免對孩子使用諷刺性言語 大多數孩子在面對比自己大的伙伴時,都會因自己身體小、力量弱、缺乏知識感到自卑,強烈地希望自己長大。所以,父母在面對孩子因年紀小做出的幼稚行為時,絕不能使用諷刺性的言語。 例如,家長不理解或無視孩子成長的愿望,對高年級的孩子說“你像個一年級學生”,或對低年級的孩子說“你像個幼兒園孩子”,就相當于對孩子說“你退步了”、“你沒有長進”。經常這樣說,孩子得不到家長的認可,心中會產生消極的想法,覺得自己努力了也沒用,就停止努力。家長應多理解孩子,從正面鼓勵他,孩子相信父母對自己的評價,才會越來越有干勁、越來越有長進。 別在別人面前數落孩子 家長的聊天話題往往離不開自己的孩子,有的家長甚至當著孩子的面說“這孩子寫作業磨磨蹭蹭的”、“這孩子做事馬馬虎虎”、“這孩子就知道玩”,這也許是出于謙虛,想以此刺激孩子改變,但說多了必然產生反作用。 其實孩子一般有這樣的心理:家長知道我的缺點,也可以私下批評我,但絕不能讓別人知道。如果家長無視孩子的這種心理,把他的缺點暴露在別人面前,孩子不僅會感到屈辱,還會產生破罐破摔的想法:你說我不行,我就不行吧!因此,家長應避免在別人面前數落孩子,反復多次,由于暗示的作用,孩子真會變那樣。 父母要知道,孩子是單純的,會全盤接受父母向別人講的有關自己的評價,所以不如利用好這樣的機會,當別人表揚自己孩子的時候,開心地回應“謝謝”,自己也要挺起胸膛多肯定孩子,久而久之,孩子自然會越來越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