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話自帶笑點,仿佛天然賦予東北人幽默的基因。伴隨著時下的直播之風,東北話更是吹遍網(wǎng)絡。它是如何形成,又有怎樣的前世今生呢? ![]() 不盡的犢子 在東北話里有一種層出不窮的神獸,常給語言帶來風趣的效果,這就是“犢子”,它一般指牛的幼崽。比如圖中所繪的“滾犢子”,換做另一個說法就是“翻滾吧,牛寶寶”。此外,還有護犢子、完犢子、癟犢子、扯犢子、裝犢子等各種犢子。前綴不同,意義就不同。 在喜劇的舞臺上,和其它方言相比,東北話是絕對的大咖。它一身的包袱,隨便甩一句“哎呀媽呀”,都能讓全國觀眾開懷大笑。它可以句句樸素,是不變的“你大爺”;也可以油腔滑調,是百變的大忽悠。 這不,為了迎合潮流,它也可以在麥克前開腔,用自己獨有的語調喊一段腦洞大開、節(jié)奏輕快的快意恩仇。令東北味兒的視頻直播風靡大江南北。就像混血兒多長得漂亮一樣,這帶勁的東北話,也是多種語言、方言混血的產物。 闖關東,就為那碗大碴子粥 說起方言,學者有很專業(yè)的表述,漢語有七大方言,每種方言又可再往下劃分片區(qū)。比如官話,因地域分成北京官話、東北官話等。東北官話再繼續(xù)分成黑松片、哈阜片、吉沈片,片下再有小片。 但是東北人有一種天賦,就是極善于用很常見的事物來形容很抽象的東西,方言也不例外。比如說到黑龍江、吉林話,那是大碴子味兒;沈陽話,苣荬菜味兒;大連,海蠣子味兒。將方言品出味道,再用味道去定義方言,東北用舌尖詮釋著東北話的靈魂——生動形象又不失詼諧。(中華遺產) |